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可行性研究
2013-02-02苏晓丽赵淑艳
苏晓丽 赵淑艳
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可行性研究
苏晓丽 赵淑艳
目的 研究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应用PICC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自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均在医院住院治疗,接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置管后于化疗间歇期带PICC进入家庭休养,由社区护士进行导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留置PICC导管护理可以在住所附近的社区进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间歇期;社区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肘部进行浅静脉穿刺,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新方法[1]。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的通道,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肿瘤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回家愿望强烈。为满足患者带管回家的需要,回家期间不用拔管,并减少并发症,作者对社区护士进行导管护理培训,让留置PICC进行化疗的患者于化疗间歇期带管回家休养,期间由社区护士进行导管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选择在本院肿瘤科住院期间,需应用PICC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PICC穿刺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交代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在院内按PICC常规方法置管。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化疗间歇期带留置的PICC管进入家庭,由社区护士进行导管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含化疗间歇期)均在医院进行常规导管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生活能基本自理。②患者能够通过PICC完成4~6周期的化疗。③观察组患者家庭住址离社区卫生机构在3km以内,或离我院5km以内,交通方便,联系方式通畅。排除高凝状态和白细胞过低的患者。
1.3 方法
1.3.1 社区护士培训 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血管解剖学、抗肿瘤治疗、PICC应用及发展等,使社区护士掌握PICC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
1.3.2 出院前宣教 ①患者离院前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PICC相关知识讲解及示教,教会患者及家属急救措施和求助方法。②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找护士更换,避免使用留置PICC一侧手臂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
1.3.3 社区护理方法 患者每周1~2次到社区卫生站接受PICC置管护理,护理时护士严格无菌操作。护理内容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受,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观察体温的变化,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判断有无全身或局部感染;测量导管在体外的长度,判断导管位置;更换敷料等。每次护理完毕详细记录。
1.3.4 观察指标及判断依据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家护理期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脱落、阻塞、异位及患部感染等)。
1.3.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9%,其中感染2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阻塞2例,导管异位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对照组17%,其中发生感染1例,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异位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 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留置PICC导管护理可以在住所附近的社区进行,效果良好。带留置的PICC到社区或回家,不仅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经济负担还能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命质量。
3.2 肿瘤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导管到社区接受导管护理安全可行,但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以下问题:①PICC是侵入性,有创性治疗,在PICC置管期间,有可能发生相关感染,因此置PICC导管离院前要评价是否能带管回家,并交代注意事项,签知情同意书。②社区护理的发展和完善对本项目有一定影响,由于本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护理不够完善,故大规模开展有难度,社区护士不能护理留置PICC导管,或护理难道较大的均要求回医院护理。③患者、家属的观念更新对社区护理的开展有促进作用。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1] 覃艾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微创医学,2006,1(5):61-63.
[2] 刘虹,刘春华.1例副肿瘤天疱疮病人置入PICC的护理.护理研究,2011,25(8):92.
136200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