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肝癌的疗效分析
2013-02-02姜云涛郝志刚
姜云涛 郝志刚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在恶性肿瘤中比较多见,由于其恶性程度较高,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同时,肝脏血运丰富,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随着腹腔镜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微创技术应用到肝癌患者中。笔者分析了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肝癌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组)33例,对照组(开腹肝切除治疗组)34例。观察组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3±11.4)岁,肝癌直径最大5.6 cm,最小1.2 cm,平均直径(4.2±1.3)cm;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9±10.7)岁,肝癌直径最大5.5 cm,最小1.1 cm,平均直径(4.3±1.2)cm。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癌肿大小上的差异不明显。
1.2 方法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头高脚低。手术中调整气腹压力在14 mm Hg左右。经脐部做弧形切口,切口直径为1 cm,将镜头置入腹腔观察癌肿位置,根据癌肿位置选择主操作孔位置,剑突下的操作孔位置应方便术者进行手术操作。首先分离肝脏周围的韧带(应用超声刀),利于肝脏暴露充分。在距离癌肿边缘2 cm以上的位置做预切线,肝脏切开时应用Ligasure刀,可以直接凝闭并切断肝脏内的小血管及小胆管,如血管及胆管较大,则先用钛夹夹闭后切断。将切除的肝脏放入收集袋中,适当扩大剑突下或者脐部的穿刺口,取出标本送检。确切止血,留置引流管,手术完毕。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来评价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软件为SPSS 14.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为(16.7±4.3)d、术中出血量大于1000 ml的患者比例为6.1%(2例)、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1例);观察组住院平均时间为(23.4±5.7)d、术中出血量大于1000 ml的患者比例为23.5%(8例)、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7例)。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60.6%(20例);对照组无瘤生存率为32.3%(11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生存率为78.8%(26例);对照组总生存率为70.6%(24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肝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创伤较大,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率[2]。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不但能够产生与传统术式相似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手术指征:癌肿的最大直径小于10 cm;门脉高压及肝硬化不严重;癌肿未侵犯肝门、膈肌以及其他临近器官;无肝脏破裂出血;无胆管、肝静脉及门静脉癌栓。手术过程中,应先确定肿瘤的部位及大小,应用超声进一步确定邻近胆管、大血管与癌肿的关系,确定正确的肝实质离断平面、肿瘤切线。在离断肝脏实质过程中选择适合的阻断肝脏血流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出血量。本实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与采用开腹肝脏切除术的对照组相比,虽然并未显著提高3年总生存率,但是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因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如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应首选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
[1]王广义,刘亚辉,吕国悦,等.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15例临床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0):792-794.
[2]逢世江,徐静,董志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比较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