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2013-02-02兰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肠穿孔同心圆肠套叠

兰浩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国多数医院仍采用X-线诊断,并且在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灌肠复位及手术治疗。我院对59例肠套叠串儿在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良好,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患儿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3个月至4岁,发病时间最短3 h,最长68 h。多伴有突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36例伴有血便,部分腹部扪及包块。

1.2 仪器 使用SIEMNS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突阵探头3.5 MHz及高频探头7.5 MHz,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的纵横扫查。16 Fr 5~10 ml Foley氏管;>50 ml注射器;1/4三通管;生理盐水1~3瓶(500 ml/瓶)。

1.3 步骤 对患儿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腹部可探查包块,外形规则,短轴切面呈多层/同心圆征,长轴切面为多层平行结构呈高低相间回声,呈“套桶”,具上述特征者即诊断为肠套叠。此时,由小儿外科医生给患儿肌内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检查Foley氏管气囊有无漏气。将Foley氏管插入患儿肛门开始用注射器注温生理盐水灌肠,观察血压计压力显示,一般予以6~8 kPa压力。直到同心圆块影消失、小肠进水,此时超声可显示小肠呈葡萄征或蜂窝征,复位成功。

2 结果

超声诊断肠套叠67例,最大肿块68×4 3 mm,最小为3 6×2 4 mm。超声检查所示:肠套叠包块36例位于右上腹部,24例位于下腹部,7例位于左侧腹部。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或手术所证实,肠套叠59例,失败的5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三例时间超过48 h。在经水压灌肠成功复位的患儿中,复位成功时间10~40 min,灌肠过程中未发现肠穿孔及患儿呕吐,复位后口服炭片5~40 h排出,未见腹泻,有三例发热,小于39℃,出院后短期随访,患儿健康。

3 讨论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邻近的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1]。占儿童肠梗阻的首位,多在2岁内发病,男性大于女性,套又叠常因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甚至肠管坏死,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其关键。肠套叠的临床分型: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多发型,其中回盲型最多见。像图表现:横切面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典型的“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部分横切面为“偏同心圆征”。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内及周边见“细束状”血流信号,部分包块内可见低回声淋巴结。超声诊断肠套叠符合率达88%,敏感度92.1%,特异度80.0%,行水压复位成功率91.5%。超声检查及引导下水压灌肠应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在进行水压复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看到确切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靶环征”或“同心圆征”“套筒征”,这是作为彩超诊断肠套叠重要的依据;所选择病例的发病时间最好不超过48 h,对血供不良疑似肠坏死者,不宜行水灌肠复位需及时手术[3];在灌肠复位过程中,须随时扫查肝肾隐窝或盆腔是否有积液或积液量的变化,以及时判断是否发生肠穿孔;在注水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及压力的增高,超声下可见横断面上套叠鞘部与套入部之间的无回声环状液性暗区逐渐增大,套入部逐渐缩小,同心圆肿块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小肠进水,出现类葡萄征,复位即成功。相比较X-线、CT、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超声诊断肠是较好的诊断方法[4、5]。它避免了X-线对患儿和医务人员的照射;用近体温的抗生素生理盐水灌肠,可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降低痉挛,并适当预防感染。在水压灌肠的过程中,用彩超可时实及敏感的监测有无肠穿孔。复成功在超声影像学上有明确的声像特征,动态观察内套肠壁的血供情况,对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帮助。成功复位后,可控缓慢释放肠道内的生理盐水,避免肠管压力过快突然降低。亦可发现部分病理性继发性肠套叠,如憩室、肿瘤等。

总之,彩超诊断及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安全、重复性好、成功率高,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而且此项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之一。

[1] 夏焙,吴瑛.小儿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8-321.

[2] 王光大,刘守君.B超监视下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427例.中华医学杂志,1998,68(8):437-439.

[3] 林仙方,孙新明,罗春芬,等.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浙江实用医学,2003,8(6):379.

[4] P.Cerr o,L.Macrini,P.Por cari,et al.Sonographic diagnosis o in tu ssu scept ions in adu lt s.Abdomin al Imaging,2000,25:45-47.

[5] Del Pozo G,Albill os JC,T ejedor D,et al.Intuss uscept ion in chi ldren.Current concept s in diagnosis and enem a red uct ion.Radiographics,1999,19:299-319.

猜你喜欢

肠穿孔同心圆肠套叠
做好“侨”字文章,画好侨界团结同心圆
同心圆梦再出发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结肠癌术后肠穿孔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