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独处能力的培养

2013-02-01刘亚云阳德华徐怡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培养儿童

刘亚云 阳德华 徐怡亭

【摘要】独处是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独处活动有助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有助于促进儿童经验的内化、调整与整合,有助于促进儿童独立性个性品格的形成。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独处活动的价值,积极培养儿童的独处能力。

【关键词】儿童;独处;培养

一、独处的涵义

独处主要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独处不是孤僻不是孤独,独处可以是一种爱好,独处时可以思考,可以回归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应有的调节。独处更是一种艺术。独处更有积极意义,它是个体自愿置身于这样一种状态,自己有意识地面对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即使有人在你身边,你也可以选择不与他人接触而保持独处。

二、独处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独处有助于满足儿童对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富有好奇心是儿童心理的一大特征。儿童对环境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儿童的求知欲,激发儿童产生自我专注性的探索活动。有学者通过名人传记研究了独处与创造性的关系,发现人在独处时更富于创造性,有很多因独处,甚至是被迫的独处,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比如雷利的《世界史》是在狱中完成的;比如耳聋后贝多芬成为音乐家、画家戈雅创作出了大量的传世之作;还有中国古代众多艺术家,如八大山人、苏东坡、李煜、徐渭、曹雪芹等等都有独处的经历。

2、独处能为儿童提供自我整合的机会,有利于儿童心理的成熟

独处能为儿童提供自我整合的机会。儿童每天都会经历着不同的事情,这些新的经验必须能够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当儿童不再关注别人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关注自己。儿童自我整合的过程就是儿童经验的内化、调整与整合,这一过程促进儿童心理的成熟。当儿童独处时他有了自我观念,敢于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并和自己进行对话等深层自我的探索。因而在儿童一个人独处时,更有利于自我成长和心理的成熟。

3、促进儿童独立性个性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完善

儿童的发育是朝着具有更强独立性的方向发展的,儿童一旦进入生活便产生了获得独立的需要,出现自觉、自愿的独立性活动。独立性品质的形成会使儿童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人。通过独处,儿童才能人知道自己的力量,体验到自我的价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总体心理特征,儿童时期是发展健全人格的一个关键时期。当儿童独处的时候,他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他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周围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儿童的人格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三、儿童独处能力的培养

1、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首先,教师应该对孤单、孤独、独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摒弃一些传统的偏见,如:独处意味着退缩,意味着社会交际能力不强;害羞、退缩或者社会性不强的儿童必然孤独等等。其次,教师应作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始终以一种有活力的、可靠的、中立的形象出现,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良好的环境。因此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培养儿童独处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2、教育者要为满足儿童独处的需要创造条件

教育者可以为儿童创造条件,开展积极的反思训练。儿童可以学会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态度进行“诊断”。当他们自省时,自信心得以增强、个性得以发展,解决问题与冲突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对比思考他们喜欢的事物和他们不喜欢的事物;或者让他们想想最近遇到的问题并反思自己的解决方式,同时想想还有其他什么方式可以解决;或者为以后的活动作一个具体的计划,等等。这些训练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教育者还可以开展有关放松训练,并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等。另外,在儿童进行放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进行大胆想象。除此以外,教育者可以多开展一些安静游戏。安静并不是立即可以达到的状态,它必须是身心和谐连接时才能达到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关掉一切人为的声音,让大家控制肢体不动以保持安静。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听见平常忽略的声音,甚至有机会重新理解这些声音。此时,当孩子们享受安静之后,安静就成为一种能力——超乎平常的理解力,一种激发内在潜能的巨大力量。

总之,我们认为能自然地与他人交往,同时又能自如地和自己相处的人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心理健康。交往和独处是生活的两种状态,在我们强调交往的重要性时,别忘了生活的另一种状态——独处,独处对儿童身心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诚如卢梭所言: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但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因此,培养儿童独处能力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不可估量。

作者简介:刘亚云,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培养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