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3-02-01刘志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体育教师

刘志宇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有新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也有新的特点,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问题,只有通过认清体育课的角色、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和精选教学内容等途径才能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字】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差异性发展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4、应对新课改中的困难准备不足

新课改实验初期,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凭着一股热情和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进行宣战。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由于对课程改革的难度估计不足,产生了许多困惑。对课程改革需要中学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力感到不能接受,面对着每周十多节甚至更多课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产生了隐性抵制,即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轻车熟路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创新与探索的空间不多。

三、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4、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且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把体育课的根本一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否则我们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5、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

学校应根据本校场地、师资等情况,开设一些可行性的体育项目,以供学生选择。而教师教学内容,则需要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安排,即上篮球的专上篮球(或兼举重、或球类)。学生则不分年级到自己选定的项目的授课教师处上课。这样,教师“专业化”,学生“也专业化”了,可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了,同时,也可以保证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体育训练项目的选修,学生心情舒畅、兴趣浓厚,训练的自觉性定会增强,其训练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到毕业时都有一技之长,少数学生成为国家体育事业中的尖兵,而更多的学生也能在专项体育训练中掌握一定的技巧而具有一定技能,达到了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志字,神木县矿区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体育教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