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其昌书法审美取向对八大山人的影响

2013-02-01任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董其昌书法

[摘要]“淡”,是董其昌书法审美的核心。其审美主张来源于苏东坡。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事实上,苏东坡受禅宗的影响,他提出了“萧散简远,寄至味于淡泊”的主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董其昌无论是在书法作品的面貌,还是在书学理论上,都把“淡”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董其昌;书法;八大山人

董其昌的书画美学观念在晚明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其后辈的书法家中,受其影响最大者当属八大山人,他将董其昌的美学观念推向了极致。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在书画创作中,对董其昌的美学思想做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其作品意趣比董其昌对于禅宗美学的表现甚至更胜一筹。八大山人对董其昌书画美学观念的阐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临古”观念上和董其昌如出一辙

晚明是书法临摹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临帖观念上,董其昌强调“得意忘形,遗貌取神”。所以在临帖问题上,他曾这样说: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

在创作上,董其昌主张强调“独抒性灵”的自我面目。他曾说:“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

“全身”即真我面目。所以,董其昌的临帖处处都强调“我”的存在。朱惠良先生也曾撰文论述董其昌的临古观念和影响。她说:

“在中国书法史上,以临书而论,董其昌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董其昌之前,书法家和鉴赏家的临古观念是保守的,他们讨论的通常只是临摹中究竟应以形似还是神似为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临古不过是书法学习的一个途径而已。但对董其昌来说,临书不仅是学习的途径,还被作为自我发挥的契机。由于临书已被视为一种创作,董其昌和晚明的书家常以临作馈赠友人。董其昌的一些临摹作品,和他创作的作品一样,具有风格上的原创力。不像先前的书法家,由于把临摹作为学习书法的一种手段,尽量求其形似,董其昌认为临摹应该神似重于形似。这一观念使他敢于对古代范本做主观性和表现性的诠释。他在临摹古代作品时,较少关注是否与范本的外形相似。”

而我们看八大山人一生的书法习古经历,其受董其昌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八大自始至终都没有放松对于董其昌的学习,无论是作品,还是创作方式。我们看他早年的作品,从八大山人41岁所画的《墨花图卷》中的书法,和他51岁所写的《题夏雯看竹图》的题跋来看,其风格和气息与董其昌如出一辙,可以说他对董其昌书法的临摹是深入骨髓的。从他晚年大量的山水画临摹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八大一生醉心于董其昌的事实。尽管晚年的八大书法风格已经跳出了董书的藩篱,但董其昌淡墨空玄的笔墨韵味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涓涓流淌。

然而,我们再看八大晚年书法的临摹作品,与其早年已截然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八大所临写《临河叙》的系列作品。可以说,八大一生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数遍,有不少作品的跋语就注明是临摹之作,但从作品的风格上来看,却又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去甚远,完全是脱胎换骨后的八大山人的自家风貌。在这一点上,八大就和董其昌晚年的临摹方式极为相似,以“我”法临摹经典,以我“意”诠释经典,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

从文辞内容上来看,八大山人临本的字数少于王羲之版本,与《世说新语》版本却颇为接近;从八大学习经典的方式来看,俨然是受到董其昌书法“临古”模式的影响,而且这种模式影响了明末清初书家关于临帖的观念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著名书论家白谦慎先生在《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的临帖观念》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白先生说:

“董其昌代表了这一历史现象的上限,八大山人是他的下限和极限。八大山人的临书即表明了明末清出的‘临的观念的宽泛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经典的态度。”

按照白谦慎的说法,既然董其昌是上限,那么自然地,后辈的书法家在临摹观念上必然受到了董其昌的影响;既然八大是下限和极限,那么就又说明了八大受其影响是最为深刻的。

二、八大山人将董其昌“空”“淡”思想推向极致

1、求“简”

晚年的八大个人面貌得以强化,在行、楷书用笔上强化了篆书笔法,以中锋为主,化方于圆,不像其早期临摹董其昌、欧阳询时注重点画的顿挫与提按,而是起收笔处藏头护尾,风格凝练浑圆,含蓄,洗练,简约。例如《行书禹王碑卷》,其简约的用笔也与作品追求淡的趣味相协调。

2、求“淡”

八大的求“淡”方式与董其昌亦同亦不同。相同是指他们在作品空间对比上追求强烈的反差,同时在用墨上也都注重墨色的变化和淡墨的运用;其不同的是董其昌注重字在结构上的紧密和精微,在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安排上却处理得疏朗、宽绰,当然这来源于他对于杨凝式章法的借鉴;而八大不仅在字的行间距上相对宽绰,并且在字内空间的疏密对比上异常悬殊。强烈的疏密对比,势必形成空寂的气象,其空的章法处理和淡的审美趣味相映成辉,而这一切无不是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且不是面貌的相似而是原理的相通。

作者简介:任杰,防灾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董其昌书法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明 董其昌 行书辋川诗册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董其昌作品欣赏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