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思索

2013-02-01陈桂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新教改后对小学语文的发展有了一定意义的更新与拓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思路和方式上,因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上做出了调整,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观点,与国内学者共同探索,在理论知识上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教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新教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述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由劳动密集性产业向低碳绿色环保型产业的转型,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更加注重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求新时期提高人才的实用新型价值和创新性价值。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要求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综合化素质与多元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拓展能力与创新意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接触我国文化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与个性的学科,对激发学生自主想象力与文学写作创新能力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和标准做出了要求,学习语文技能和拓展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目标。

二、新教改后的小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标准与方式改革后,面对国内小学教学与发展的近况,新教改后的方式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与创新化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进取精神,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通过小学教学的改革与拓展,实现了小学教学的课改目标后的一个新型发展路线,帮助我国小学教学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1、教师素质较差,欠缺多元化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随着教学标准与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有所降低,尤其是在偏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长渠道,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种不足性的表现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障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欠缺新型授课方式的探索,对多元化的语文能力培养与开发还是存在不足。

2、缺乏教学互动,让教学失去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学关键的问题就是课文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造成小学语文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教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就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原因是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的心理。学生会因为教师失去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语文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3、语文课本设计枯燥、没有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设计只是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与思维的独立性,对待知识的学习只是单一的罗列出来应该学习的词汇与知识点。在根本上欠缺对知识的综合化理解与记忆,没有组织或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式题目,失去了拓展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缺点的改进方式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多元化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因为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中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标准与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方式必须通过正规的统一化的标准和要求来实现最终的发展。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化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要保证教师拥有语文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性知识。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保证教师的创新性思维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统一化发展的目的。

2、提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能力,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转变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产生发散性思维。

3、改善小学语文课本,实现课本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需要更改课本构成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本的一些创新性。小学语文课程要在课堂教授中雨课本的拓展性题目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按照书本所学习文学资料开展讨论会、辩论会、组织主题班会、野游项目等,加强孩子们对大自然或所学习环境的认识,提高记忆力,实现课本的拓展能力,让小学语文课本的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五、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从基础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能力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寻求更优的发展路线,实现飞跃。

作者简介:陈桂梅,马店市第十一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