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调查

2013-02-01邱丽娟吴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邱丽娟 吴峰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听力作为四项技能之一,常常被列于首位,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说、写能力的前提。听力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合适的图式能有效的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同时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听力策略。从而提出以图式以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给听力教学带点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一、前言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和国际交流发展的需要。尽管如此,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却广泛存在着学习效果差,效率低等现象。教听力课时老师只管放录音,对学生不给半点提示点拨,也并非罕有现象。影响听力理解除了语言水平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听者的记忆力,听力的目的,情感,对话题的熟悉度等。

二、理论基础

1、图式理论的概念

图式概念首先由KANT康德在1781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1932年巴特莱特BarleRe在1932年《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等做了大量研究,建立并发展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

2、图式理论的内容

该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及形式图式。其中内容图式包括知识、价值、及文化传统,处理文章的内容知识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主题事件;语言图式涉及到语言知识,也就是传统所说的语音、语法及词汇的知识,也有些衔接技巧,比如,替代、省略、词汇衔接及句子和段之间的衔接;形式图式它主要是话语的体裁,文章的类型。比如,议论文、说明文及散文等。

三、听力理解的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重构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积极的、活跃的动态思维过程。可以用现代图式理论来解释听力理解过程。首先,人在感知系统中接受了某些信息,这就自动地引起了一定的低水平的图式活动,这些低水平的图式就可能激发起一定的高水平的图式活动。然后,这些高水平的图式就可能开始概念驱动过程,使那些尚未活动起来的下一级图式处于活动状态。

四、教学启示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知道,学生对图式并不很十分了解,特别是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太会使用听力技巧及策略,再加上目前的听力教学现状,所以学生就产生对听力的畏惧。有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所以本文最后提出该模式,以便给听力教学带来些启示。

1、听前导入阶段

听前导入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法,通过看视频来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激活已有图式和进行有效的预测;如果确认听者具备了与听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未被激活,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激活这些图式(如,关键词讨论,根据主题词汇等),使新信息更容易被吸收和同化,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内容的目的。

2、听力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体的听力技巧。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自上而下”的策引导学生把理解的重点放在对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上。然后,教师运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引导学生识别重要细节的信息,即对文章进行精听,并在精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有关细节练习。

3、听后巩固阶段

在通过听力获取一定的语言信息后,教师可及时总结出材料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并对学生难以接受的英汉差异较大的一些语言现象予以讲授。在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感知的基础上,教师也可设置一定的模拟语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得语言知识。

作者简介:邱丽娟,江西省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研究方向:英语。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