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013-02-01程文
程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以及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创设情境
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而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承受外界压力,自我激励,协调自己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是非智力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心理特征,它与智力因素并驾齐驱,对学生起调节、补偿和催化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非智力因素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不同于数学、英语、物理等其他学科,它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其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本身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非智力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语文学习中,尤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就是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兴趣、调节情感、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习惯。培养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之间互为因果,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语文学习,而有效的语文学习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人走向成功和成长的持久的重要因素;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对某一学习活动而言,兴趣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激发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教育之目的。
兴趣的激发,方式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除了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和及时吸引学生之外,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在讲课中或批改作业中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来丰富学生的视听等,所有这些都能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供活动机会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赫尔巴特语)语文活动课中,可以举办辩论、演讲、演课本剧、学生当小老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胆量、提高能力、激发兴趣。
3、培养注意力,参与学习
现代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前提。人们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如果做到集中注意,就能保证更清楚更完善地认识事物,记忆也能长久保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
4、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堂情境,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脑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能力,并能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参与与学习。
5、借助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已步入现代教学活动中。电教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易理解、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6、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中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习,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教其法,导其学,即“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媒介,导悟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都应根据知识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奥秘,使学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结出知识的规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总之,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发挥着持久性、稳定性、调节性和驱策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育和教学中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步进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跨世纪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