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2013-02-01李学龙刘利才徐怡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孔子德育

李学龙 刘利才 徐怡亭

【摘要】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其德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对当年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孔子的“仁”、“礼”思想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内省、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等德育方法对于解决当今德育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大学生肩负祖国重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孔子;德育;高校德育

一、孔子德育内容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

1、以“仁”和“智”思想为指导,为人师表,以德育人

孔子的最高道德理想就是“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以“仁”来展开的。“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是人格的最高标准。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这才是具有最理想、最完善人格的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在仁爱孝悌、修身养性、交友处世等许多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人的传统人格、素质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今宜鉴古,我们应从孔子“仁”、“智”精神中汲取有益于现代德育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构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大力倡导大学的人文精神,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

2、孔子德育之规律

在德育过程中孔子强调知、信、行、意的重要性。孔子强调首先要“知德”。“未知,焉得仁”(《公治长》),“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只有懂得丰富的道德知识,才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分清善恶,明辨是非而不被迷惑,才能把道德规范视为内在精神上的需求而感到快乐无比;第二,要信其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要知之,更要好之,从而才能达到乐之,安之;一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的做到信其德才能真正落实到其行为上。第三,德育意志的养成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阳货》)。在大学德育工作的德育过程中要遵循德育规律,注重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各个要素的培养和提高并在各个要素之问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开辟多种渠道,如“校园之声”、网络德育专栏等宣传德育知识、与企事业单位联盟努力为大学生创设德育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等。

二、孔子德育方法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

在德育的方法上,孔子首先提倡“内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第二,重视鼓励。在批评学生缺点的同时更应善于给予鼓励和表扬。“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三,孔子强调“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季氏》),“止,吾止也”,“进,吾进也”,(《子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孔子认为要选择仁厚风俗的居住环境。与仁德之人同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第五,孔子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孔子十分强调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墨翟的教育方法,更注重躬行实践的原则,他十分强调言行一致,认为君子要“以身藏性”,“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荀况更有精辟的见解,他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在这里,他以言和行的关系作判断,将人群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人言行一致;第二等人能做不能说;第三等人能说不能做;第四等人是说得好做得坏。这对我们识别人和做思想教育工作是很有启示的。直到明清时代,作为有民族气节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王夫之和农民出身的唯物主义者颜元都强调达到优美的道德境界,必须脚踏实地,有实际行动。中国古代教育家还力倡将道德践履与个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融德育与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认为“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朱熹语)。主张个体修德要通过觉悟和践履等方式或方法以便做到“内得于己”,强调践履在修德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可概括为“生活即德育的思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文全对生活德育做了详细的论述。孔子还有很多关于德育方法的精辟的论述,如采用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方法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最后引用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的发表宣言,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道德返本开新,挖掘传统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李学龙,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利才,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怡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孔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