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2013-02-01周东旭刘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倾向就业应对措施

周东旭 刘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的招生规模随之扩大,就业压力不断加重。在高校中,承担就业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辅导员。促进学生就业,是服务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新倾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就业;应对措施;倾向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即使社会各界都一同努力试图改善或缓解就业的压力,但是一时之间难以根本解决。据统计部门调查201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700万人。这表明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式依然严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任重而道远。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其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工作者。但是市场需求的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异常艰辛。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改变就业观念等措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期,连续多年来经济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新的时期也同样出现了新的问题。就业矛盾突出、需求不平衡,这种局面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石,近年来不断的扩招,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学生设置的专业不适合市场需求等问题都会是其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扩招导致大学生素质略有下降,而学生自身又不擅长自我管理,缺乏制订长期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的能力,在如此的情况下又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加重了就业难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也缺乏相对的应变机制。在教育改革、教学扩招的同时,没有做好与之相匹配的各种规划,就业市场不完善,对就业的监管也存在疏忽,社会保障制度也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这成为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影响就业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需求关系。目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而大多数用人单位只注重短期的效益,过于重视当前的经济收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所以导致不看中人才,只想谋求能够完成工作的人,而没有思索将来的发展战略。用人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想节约开支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

从社会大环境着眼大学生就业,与其争夺岗位的还有研究生、专科生。研究生学历高能力又比本科生强,而专科生对薪金要求不高,可塑性强,这使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失去原有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已成为新时代的新任务。

二、就业出现的新倾向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好高骛远。有的存在从众心理,看到同学选择了什么样的单位自己就盲目跟从。还有存在依赖性,感觉工作不好找想等待或依靠着亲友的社会关系为自己某得一份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有攀比心理或求高心理。总是拿成功的例子来比对自己,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总处在徘徊阶段,这都加重了就业的负担。

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都会愿意选择大城市来施展拳脚。事业单位、公务员、大型国有企业是高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就业率略高,并且待遇优于其它中小城市,发展前景良好。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都特别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和生存环境的优劣,所以他们更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工作。

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面对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稳定的工作难以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自主创业既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愿望,又能施展其所长,并且国家又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所以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青睐。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大学生坚强的后方力量,在大学生未能融入社会之前,家庭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选择适合职业的必不可少的灯塔。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可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切合实际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就业难的应对措施

由于中国的国情,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进入高校读书就意味着能拥有一份好工作。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这种传统观念被打破。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降低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待,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树立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就业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未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生毕业期间,学校应全面调查研究社会的用人需求,可以开设相应的短期培训,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平台。同时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随时更新就业信息,严格确保工作流程完备,以便使信息传达到位,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更多的新动态。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已经顺利找到工作,但是对学生就业动态的跟踪了解有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与毕业生建立联系,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动态,改进教学与实践内容,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最缺乏的是独挡一面的技能。市场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企业不得不首先为自身的生存考虑,不能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财力培养毕业生。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就业风险和压力,以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需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才而努力,实现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倾向就业应对措施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