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中的素质教育
2013-02-01陶迈
陶迈
【摘要】素质教育是应时代需要产生的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素质教育。本文重点阐述了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应时代需要,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它以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采取人为的调控方式,实行教育过程诸种因素与个体素质、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自主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自身个性充分发展,促使主体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并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出发,因才施教,力求培养出有特点、有个性的学生。对于素质教育中所言素质,不同学者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及美育素质这几方面。
二、高校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等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科技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素质教育。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开展教学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向“学分制”方向发展。我们知道,很多专家、学者都充分论证过“学分制”的优点——它是适应市场经挤、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毕业后就业竞争能力会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自由选课还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学分制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可能会选容易的课程,从而忽视理论系统性等。但总体上说,学分制的优点是主要的,应该加以推广。
要实行学分制,目前高校存在一定困难。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主要问题,一些高校无法开出足量的选修课;其次,高校教育、实验室欠缺,很难进行小班教学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社会改革不配套,教师待遇低、优秀教师更容易流失等等。但是,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如果因为暂时的困难而不尽快改革,我国高等学校将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影响我国的长远发展目标。
另外,课程体系设置应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在学分制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应按照大的专业方向,压缩学时给大学生以更多的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培养独立能力和创造精神,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2.进行课程内容及授课方法的改革
在实行学分制和小学时教学计划的情况下,课程内容及授课方法应相应改革,否则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大纲来体现,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要选择课程的骨干内容。对于侧重理论研究的专业,应偏重选择理论及论证内容,而对于侧重应用的专业,则应该偏重选择结论及应用技巧的内容,这样才能利用较少的学时完成所需的教学任务。
按上述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掌握本门课程的精华,根据不同专业要求、按不同的讲授方法和不同的内容来讲解。在授课方法上,应该强调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后不单纯是学到了这门课程的内容,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好该门学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融汇贯通、触类旁通,从而也就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3.社会全方位支持高校推行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但反过来对社会的改革又起到促进作用,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也相应地要求社会改革与之配套,否则高等教育的改革也难以达到目标。为了配合“素质教育”,与社会改革最直接相关的有三个问题:一是社会实践问题;二是中小学教育问题;三是教师的素质和待遇问题。
(1)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但由于高等学校的人力、财力有限,再加上师资有限,因此,单靠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方面应大力配合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形成一套社会实践的管理体制。目前,高等学校实习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校实习经费过于紧张,二是企业忙于生产经营不愿增加自己的负担。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为学校指定了一些企业作为固定实习点,但不是强制性的,实习仍要靠高校教师求神拜佛才能联系到实习地点,致使现在很多学校实习完全给学生自己解决。
从学校方面来说,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如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法,加强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既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学校教育资金,同时又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稳定的场所。但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因为与实校联合的企业相对固定,无论实践活动还是需求都很单一,而且只有少数学校能与企业建立这种关系。有学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市场机制,学校应该延长假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到社会自己寻找短期工作。这一方面在学校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使学生得到了实际训练;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来补充自己的学费。这种方法既可以解决家庭负担问题。同时又使学生养成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外,由于每年学生都可以到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学生可以变换不同的工作环境,得到不同的实际训练。同时,还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工作领域。延长假期的另一个好处是教师也可以获得充足的时间来获取新知识,补充新的教育内容,从事科研活动,加强自身的实际训练,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2)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
要实现“素质教育”并不是高等教育一个阶段可以完成的。人的世界观与性格往往都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到了大学阶段基本上已成年,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与性格较难改变。因此,中小学教育也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目前,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观念不改变,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等素质,甚至连身体健康也难以保证,更不用指望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有所提高。其实,人生各个阶段的培养都应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因为素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
(3)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实现“素质教育”,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除了言教还有身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素质低的教师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是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二是注重教师在岗培训。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教师待遇与社会反差太大,教师大量外流,在校教师也存在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安心的现象。由于社会的各种改革,如房改、子女上学交费等,在资金上困扰了教师,致使一些教师设法到社会谋取第二职业或采取其他办法增加收入,根本无心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大大提高教师的待遇,使其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素质教育”才有可靠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是讲求终身学习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期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对人才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深化素质教育将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