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口语课堂教学
2013-02-01李超然
李超然
【摘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国际间合作日益频繁,教育作为特殊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就有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心转移,随之而来,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广泛受到关注和认证。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一、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
1.当代哲学思潮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以波普尔(KarlPopper)为首的科学哲学的发展,给当今建构主义以重大启示,让人们动摇了对知识可靠性的迷信。波普尔认为经验可以证伪一种理论,任何理论都最终逃脱不了被证伪的厄运。在他的基础上,库恩又发展了这种思想。
2.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成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石
维果斯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其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心理发展理论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心理发展理论由“心理发展活动说”、“心理发展中介说”、“心理发展内化说”三部分有机组成。他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和文化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慢慢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应当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而是在同它们的作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加以理解。
二、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基本观点
1.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把知识看成是社会的意义建构,既有个体的成份,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其主要依据是:
(1)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
(2)人类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
(3)发表的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接受的客观知识,即主观知识只有经社会性接受方能成为客观知识;
(4)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
(5)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化了的,再建构的客观知识;
(6)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2.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意义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对此,社会建构主义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求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可以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3.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部分主张不是各自独立,零乱组合,而是相互依存地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有一主导思想贯穿其中。这一主导思想是:承认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存在并可被认知,个体通过与社会的协商(主客体间的互动),充分利用符号、语言、活动等中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获得持续发展。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初中英语口语课堂的启示
1.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问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2.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基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开发的一种进行读写能力教学的动态中介模式。该模式强调在读写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中介意义的共享,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社会性交互作用,既发展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又取得师生的各自发展。借助该模式教师不必简单地向学生读者传递文本的含义,而代之以通过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去中介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这种中介作用除了表现为对某事的模拟与演示外,更应表现为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的分析,以决定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支持以及什么类型的支持。
3.任务型学习
任务型教学能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机会。任务型教学一开始就把任务交给学生,而对于教学来说,他们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就需要围绕任务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把学生从被动推向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进而增加语言练习机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可以将现实环境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讲学生置于开放的互动课堂教学环境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