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
2013-02-01李爱新武俊霞耿岚南鹏
李爱新 武俊霞 耿岚 南鹏
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
李爱新 武俊霞 耿岚 南鹏
目的 探讨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 消除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障碍, 以利于顺利采血及身体恢复。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指导可消除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障碍及献血后献血者的身体恢复。结论 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及献血后合理的饮食给予无偿献血者帮助。
无偿献血者;心理指导;饮食调理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在无偿献血实际工作中, 献血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随机调查18~50岁无偿献血者55名, 其中男30名,女25名,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名, 高中文化程度25名, 高中文化程度以下10名。均无语言、理解和智力障碍, 能配合测试[1]。
1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不良心理因素及心理指导
1.1 献血前的恐惧感 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缺乏, 如果出现紧张、不安、恐惧[2]等会引起血输出量骤减, 出现一般性脑供血不足, 甚至会出现晕厥、抽搐等现象。可提前告诉他们一次献血400 ml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再就是给予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
1.2 献血时穿刺的疼痛感 采血针头一般是很粗的, 疼痛敏感的人会有强烈的惧怕感, 容易引起动脉血压突然下降,发生献血反应。工作人员要对献血者给予适当的穿刺操作程序解释, 动作应迅速, 娴熟, 做到一次静脉穿刺成功, 使献血者对给自已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有信任感。
1.3 献血前有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也可增加献血反应。工作人员应对献血者予以关怀、体贴。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使其感到温暖、心情舒畅。
1.4 献血环境的不适应 有的献血环境空气不流通, 声音噪杂, 献血者会感到烦燥, 引起献血反应。应改变献血环境,比如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室内保持整洁, 使空气新鲜。让献血者感到安全。
2 无偿献血者献血后饮食调理
2.1 献血后不能饮酒, 不能多吃, 适当吃些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可促进血液成分更快恢复。
2.2 献血后不能喝浓茶, 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 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 既可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 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
2.3 献血后多饮水及休息, 献血后还应该增加饮水量, 以补充流失的体液;也可喝些红糖水, 以达到补铁、补血的目的。
2.4 献血后多吃造血的食物, 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身体尽快吸收这些物质, 能达到快速补血的目的。炒菜时可用铁锅。
2.5 献血后也可吃一些药粥, 如, ①山药龙眼粥:龙眼肉20 g, 山药40 g, 大米75 g。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龙眼肉、山药同入锅中, 加适量冷水文火煮至烂熟, 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食用, 1次/d。②猪肝参枣汤:党参10~15 g, 大枣15~20枚, 猪肝50~100 g。将党参和大枣洗净, 加温水浸泡20 min, 再加适量冷水, 文火煎煮30 min后滗出汁液。然后, 加适量水煮20 min取汁。两次汁液混合在一起, 与洗净的猪肝一同入砂锅中煮熟, 调味后分两次服用, 1剂/d。③猪血汤:猪血500 g冲洗干净, 葱、姜、黄酒少量入锅煸炒。然后加入适量水煮沸至熟, 放少量盐、味精即可食用。④红枣花生粥:红枣15枚,带皮的花生仁50 g, 大米75 g。洗净后同放入锅中, 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 可每日早晚服用。
3 讨论
关注无偿献血者各种心理, 社会因素在无偿献血中的影响。献血者由于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对身体无不利出现对献血的恐惧, 紧张以及对自身和健康问题的担心和顾虑。并且由于无偿献血者文化, 社会环境及处境不同, 在献血前后始终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下[3], 影响了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为此, 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解决献血者的各种心理问题, 并在献血后给予饮食调整, 消除思想顾虑, 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 健康安全, 愉快的献血。对稳定献血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王育英.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89, 13(12):65.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化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65-68.
[3]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10-13.
453000 新乡市中心血站(李爱新);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武俊霞 耿岚 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