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研究
2013-02-01李福艳
李福艳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为培养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根据行业人才需求状态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对接。
跟单员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比较热门的外贸工作岗位,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以订单为基础的,跟单员是外贸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性人才。对于中山这个外贸依存度比较高的城市来说,外源型经济在中山市经济总量中占46%,税收占40%,是中山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据中山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市登记注册的内资企业5040户 (含分支机构2761户),私营企业30 759户(含分支机构2665户)。同期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含分支机构)3558户,其中,企业法人2927户、分支机构590户。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305户,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5户。按照这个统计数据,假定每个企业需要1~2名跟单员,中山市的跟单员工作岗位的需求人数将数以万计。初步估计,每年新增岗位大约在1000~1500个。
因此,紧密结合中山实际,构建一门跟单员岗位工作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程,将有效地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从而保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并初见成效。
以跟单员岗位工作任务引领课程内容改革
立足于服务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贸易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外贸跟单员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近五十家大、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结合企业工作内容实际,构建适合中山市企业发展需要的跟单员岗位训练教学体系,教学模块的设计更具有职业性与时效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企业客户真实订单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并了解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学会跟踪产品 (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订单落实。结合中山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化妆品类企业实际,以企业跟单岗位工作具体要求为基础,以实际跟单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出七个学习情境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从审单、确定供货商、生产进度控制、品质监控、包装选择设计、出货前检验、运输安排、协助报关报检,直到客户跟踪和管理、客户投诉处理等一系列跟单工作,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员”定位(外贸员、单证员、跟单员)中的跟单员考证和职前实务培训的实现。在内容构建上,紧密结合跟单员工作岗位需要的审单、测算产能、控制生产进度、协助报关报检、客户管理及投诉处理等相关理论及实操知识。例如,在审单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先交代业务背景,然后让学生对来自不同企业的真实外贸订单进行分析,教师再引导学生掌握审单中的技巧。学生在学习中既熟悉了不同企业订单的内容和格式,又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帮助相关企业及时发现订单中的诸多可能有不利影响的要素。这种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构架,对于学生掌握外贸跟单业务,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相关岗位职业技能,适应跟单员、船务文员等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通过岗位相关网络课程、优质课程的建设,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学习和工作中相关的问题,而来自企业的资深的兼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
真实工作岗位对接实训教学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在的企业性质不同,工作流程和涉及的技能要求标准不同,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灵活性不够。为此,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岗位工作要素”针对性问卷调查。对100名外贸相关岗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要具备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学生占90%;认为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占90%;认为沟通协调、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的占85%;认为单证运用、函电应用、采购跟单、报关报检能力比较重要的占95%。同时,有20%的学生反馈就业后有岗前培训,但是很不成体系。仅有5%的学生有较为系统的岗前培训。而8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接受的与企业实际岗位相结合的实训操作模拟课程对于自己迅速地适应相关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于实践工作的开展还是很有益处的。
结合调查,我们分析研究,课程实训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冲突之处,寻求整合双方的结合点,建立既适应企业岗位工作、又相对比较灵活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中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比如,在实训中按照企业跟单工作中的相关部门将学生分组,每组有4~5名学生分别模拟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将企业跟单中经常用的OE工具在实训中加以运用,教师则以客户的角色给各组布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订单任务。整个实训过程基于互联网来运行。
跟单实务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改革最终落实到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设上,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呈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我们在对相关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多家企业的岗前培训模式,结合几大模块,自编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讲义和培训手册。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中山德高钩带纺织品、中山美的小家电为载体的跟单操作,强化学生对跟单流程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贯穿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积累岗位资格考试的必备知识。实训操作的项目设定则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从跟单必备软件工具、办公设备的熟悉到真实工作任务的模拟训练。《跟单员操作实务》自编讲义经过推陈出新,目前已经能基本适应教学需要,但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对三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发现,通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实施的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在校认真完成相关训练的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任职后企业认可度较高。
实践证明,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把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能较好地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按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综合能力项目和专项技能分解为依据形成新课程形态,探索更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童宏祥.外贸跟单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李泽尧.跟单员工作手册[Z].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5]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专业培训考试办公室.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Z].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