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

2013-02-01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叶 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4000)

为了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设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通识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能力。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也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背景

学情分析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各地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信息技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在中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的足够重视。不同学校间,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可谓天壤之别,有的学生入校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而有的学生则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就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该课程开设的时间短(一个学期共计56课时),课程内容多,学生学到的只能是较为浅显的东西,如打字、文字排版、数据分析等简单操作,不能进行较深入的学习。总之,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略学生的地域差异、学习起点、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切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教学改革。

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办公领域、事务管理、产品设计、电子商务、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愈来愈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一纸毕业证书上,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中就包括对计算机的操作及应用能力,甚至很多企业已将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作为衡量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外语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教学改革。

课程的内容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一般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文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文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而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用了“一刀切”的比较简单的课程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丧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和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路径

进行课程整合,提高基本技能 如何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又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成为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的新课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数量的增多,计算机硬件保养、计算机软件安装、小故障的维护、Internet网络的灵活运用、个人网页的制作、数码办公设备的使用、数码图片的处理和管理等已成为办公领域、事务管理和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也理应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所以,应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整合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上继续强调“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建议第一学期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 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数 据处理的教学,周学时为4节;第二学期完成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维护、办公设备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的教学,周学时为6节。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三部曲”教学法。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结论和规律”。教学中可先设计好一个综合实例,作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展现给学生,接着介绍涉及的知识和解决步骤,再一步步讲解实现的方法,最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例如,在进行“Word”章节表格的制作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实施的:先设计一个学生“个人简历表”展现给学生,再介绍表格的绘制、合并、拆分,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的使用,图文混排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绘制表格的多种方法和技巧。这样,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把“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如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内容教学时,可通过编制《团苑》等学生报纸、制作录取通知书和成绩报告单来达成教学目标;在进行“Excel表格处理”内容教学时,针对《产品销售统计额》的分析和《售后服务查询》等实例进行授课;在进行“Photoshop图像处理”内容教学时,先教学生处理《登记照》、《生活照》、《家居服饰》等图片,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Photoshop图像处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所学即所用,学生就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钻研下去。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顺势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3)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如讲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师可先展示一组自动播放的演示文稿,图、文、声并茂的或直接拿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学校招生宣传片),让学生在视听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个人简介》、《学生职业规划》和《恭贺新年》等的宣传片,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探究性地进行制作。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中都在积极探索各类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制教育”等。实践证明,这些代表的是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相结合,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例如,组装一台电脑,对产品各季度生产的合格品进行分析,制作公司新产品介绍的宣传片等,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技能,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实践表明,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应用计算机新知识与新技术,让一部分学有特长、学有专攻的学生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打字比赛、Office软件应用比赛、组装计算机比赛和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大赛,可极大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发现培养一批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

完善考核方式,以证促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考核要采用多种方式。第一学期采用打字系统对学生进行打字测试,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书。第二学期分成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四个模块进行考核。每个模块都有一个课程设计,对每个模块的考核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实行逐个模块过关的考核模式,四个模块全部过关才代表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合格。课程考核题库公开、透明,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学生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可以大大加强,还将有很强的成就感。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以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姚瑶,王浩川.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0(2).

[2]成江荣,李华.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3]周钰.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教育界,2010(16).

[4]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