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2013-02-01王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9期
关键词:酶原本品纤溶

王芳

·综述·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王芳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上应给予血管再通复流、改善微循环、脑神经保护等措施。本文将总结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纤治疗、神经保护剂,其宗旨为探索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西医治疗;治疗研究

1 溶栓治疗

1.1时间窗 1958年由Sussman首先应用溶栓疗法治疗脑梗死,目前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梗死面积超过大脑中动脉分布区1/3以上的时候就不应该做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在有限时间内溶解血栓,促进恢复脑组织血供。由于75%的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而溶栓治疗可早期再通闭塞动脉,恢复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6 h内溶栓有效率为51.4%,7~24 h溶栓有效率为8%。因此,溶栓治疗在3~6 h时间窗内溶解血栓治疗,可快速恢复脑组织血供[2]。

1.2溶栓药物 ①尿激酶(UK):UK是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临床常用量为150万U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本品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凝块,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的作用,从而发挥溶栓作用,而且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②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是一种糖蛋白,纤维蛋白亲和性高,可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且不会出现出血倾向,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可重复使用。患者出现神经症状3 h内给予rt-PA临床效果确切,弥补了3 h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空白,其疗效与时间呈正比,早期给药,疗效越好。临床常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首先静脉推注总量的15%,其余在30 min内静脉滴注。③重组链激酶(r-SK):r-SK是从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纯精制而成的一种高纯度酶,本品通过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以此达到使血栓内部崩解和血栓表面溶解的溶栓作用。临床常用剂量为150万IU/次,同时辅以阿司匹林160~325 mg/d。④重组单链型尿激酶原(rpro-UK):rpro-UK是由4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融合,可将血栓吸附的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引起血栓局部纤溶,且可降低全身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

1.3治疗方法及并发症 溶栓治疗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联合血管内超声波治疗。溶栓治疗并发症主要有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

2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在国外较为普遍,AHA指南(2010年)新增推荐治疗方法中,提及抗凝治疗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有益[3]。从病理生理机制方面观察,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扩展,阻止神经症状恶化,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预防早期再血栓栓塞,干扰血栓形成过程,为重要侧枝循环的建立及减慢脑缺血的过程争取时间;改善微循环和血供,改善预后质量。常用药物主要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

3 抗血小板治疗

由于血小板的聚集性会对增高脑梗死发病起到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时,血流缓慢,血液黏滞度高而形成微血栓,为此临床上可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临床常用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钠等。

3.1阿司匹林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给予阿司匹林100~300 mg/d,对降低死亡率和再血栓栓塞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本品通过失活脂肪酸环化酶,阻止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并抑制血小板释放ADP、5-HT、肾上腺素、组胺等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此同时,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4]。

3.2氯吡格雷 本品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且本品与阿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新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临床给药剂量为75 mg/d,一般约在5 d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

3.3奥扎格雷钠 奥扎格雷钠是一种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能阻碍PGH2生成TXA2,同时促进合成PGI2,以此平衡PGI2与TXA2,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脑血管痉挛及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以此促进血栓溶解。

4 降纤治疗

由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会影响血液黏滞度,降低脑血流量,促进血小板聚集,为此给予降纤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降纤酶是一种具有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蛋白水解酶。本品具有分解纤维蛋白原为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达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以此降低血液黏滞度;而且还可促进内源性血浆纤维酶原激活剂(t-pA)的释放,以此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起到部分溶栓的作用[5]。

5 神经保护剂

急性脑梗死所造成的半暗区神经毒性物质,常会损伤神经元,为此临床可通过给予神经保护剂阻止Ca2+内流,调节EAAS兴奋毒性,改善脑梗死的恢复预后[6]。

5.1Ca2+拮抗剂 本品可进一步减轻神经细胞内Ca2+释放引起的脑损伤,平衡Ca2+浓度,有利于半暗区供血,增强血流量,减轻脑梗死病灶部位的血管痉挛,达到保护神经的作用。临床常用尼莫地平作为常用药,临床研究表明尼莫地平可明显缩小缺血损害范围,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5.2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会在脑内产生大量自由基,会进一步扩大梗死病灶范围,增加脑组织损伤,临床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减少神经元损伤水肿和梗死范围。临床常见自由基清除剂主要有甘露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糖皮质激素等。

5.3神经营养增强剂 神经营养增强剂可促进脑细胞还原,兴奋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细胞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元。临床常见神经营养增强剂主要有脑活素、脑通、脑神经生长素等。

[1] 黄一伟,许晓瑛.出血性脑梗死120例诊疗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0,14(22):136.

[2] 常爱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国美容医学,2012,02(15):191.

[3] 杨志春.84例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对照治疗研究.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5):130.

[4] 张鹏辽,闫红梅,安凤莲.出血性脑梗死治疗83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9,38(03):113.

[5] 全仁子,黄雁翔.101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12):258.

[6] 黄日材.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5(17):199.

530200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脑系科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因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该症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因病机复杂,临床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1]。临床上常采用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为此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系统回顾,现综述如下。

猜你喜欢

酶原本品纤溶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仙鹤草:止血 止咳 补气力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