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2013-02-01谢雨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语文

谢雨君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重庆万州404020)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此即为语文学科的真正意义。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相对稳定的交际和交流工具,让学生熟练掌握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1]。以下,笔者拟从三方面就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进行探讨。

一、善于塑造自身语言风格

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直接面对学生,言行举止悉数展现于学生面前。而“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语言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水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能让学生于耳濡目染中学有所得。教师应根据所授内容灵活变换风格,而风格的塑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文雅精致

例如于丹教授解读《论语》中关于“心灵之道”一节时如是表述“如果你能够用一种内心的富足和饱满,能够用一种内心鲜活的力量去弥补遗憾,那你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可谓字字珠玑,出口成章。此种语言很能体现教师的功底,雅致唯美的文字氤氲着启迪心智的意味。人生感悟、历史风云、青山绿水皆可与课堂水乳交融。尤其文学气息颇浓的讲解恰似即兴作文,课堂语言不啻于一次美文赏析,淋漓尽致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讲解分析过程中知识点与语言美自然融为一体,让学生智慧得以启迪,心灵得以慰藉,情操得以陶冶。这方面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浩如烟海的语言世界里尽取所需传情达意,无论婉约抑或豪放皆可为课堂增添别样的精彩。

(二)通俗幽默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本身就是才智的彰显,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语言,有助于开发学生潜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转化抽象深奥的知识,用易于接受的熟悉的生活化语言讲述,从而使知识褪去高贵的面纱,平易近人地走进学生。例如李清照《点绛唇》里有两句:“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康震教授如是讲解:“她是‘和羞’,但不一定非得走得干干净净的,她走在那边上,她还想回过头来,把那人瞧一眼。可是你不能说你站在那儿猛地回过身来你就看着他,这太显得没有风度了,太显得不矜持了……就在这闻的当间一瞬间,这眼神可没在青梅身上,就到了那个人的身上。”市井俚语传神而精准地描摹出一位情窦初开的女孩的情态。俗得通透俗得亲切,既有学术的严谨,亦有感性的解说,这是又一种形式的语言之美。巧妙地穿插类似的轻松调侃既缓解了紧张和疲劳,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效果正如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三)启发性和教育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王森然也说:“因为人类一切智识经验的供给,全靠语言文字的传达,因此如个人情绪与情操的培育,意志的建设与锻炼,信仰的基础,总之人格训练与修养不能不有赖于此。”[2]凸显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由于语文教学还有审美教育、文学教育、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语言的支撑。语文教师首先要规范科学地运用语言文字,较为系统地掌握语音、语法等专业知识。在传承知识过程中再巧妙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具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正确面对失意挫折。教学语言应有丰富的内涵,让学生汲取精神力量,能指导言行。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层次实际等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选取最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表述语言,才能触动其灵魂,引发其共鸣。

(四)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再唯美精致、幽默风趣的语言倘若一味平铺直叙,也无法让光芒投射出来。因此,教师锤炼语言塑造风格固然重要,表述时的语气语调也不可忽视。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能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能在课堂内产生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授课内容,并充分运用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同时,教师还应拿捏好感情的分寸,根据授课内容的变化,时而轻声细语、时而振臂高呼、时而声色俱厉、时而婉转动听。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会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无声的汉字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共鸣。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学生反映,并据此及时调整方法,吸引其注意力。否则,就会有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

二、善于利用范例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指导学生领会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相互依存的关系,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的句子:“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飘”、“掠”的动态写静止的美,组合巧妙;以辽阔空旷的水天为背景,以小巧玲珑帆和雁为点缀。以大衬小,构思新颖。培根提出:“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3]后一对隐喻着重突出色彩和情韵,直接点出它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渲染小屋灵巧的风姿和迷人的气势。寂静的山上有了如此灵秀的点缀,平添一抹亮色,美不可言。整句的妙处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

字面的解析辅之以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更好地加深印象。教师完成相应的语言解读后,可以用音乐熏陶、画面赏析巩固教学效果。如上段文字加上配乐朗诵,让学生品鉴吟咏,于柔和音韵中体会其美。色彩、动作共同营造出立体直观的画面,风帆的轻盈,飞鸟的灵动,干净的背景,恰到好处的装点,所有妙处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听读看有机结合,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张志公先生在《漫谈语文教学》中主张:“把语言文字讲清楚,从而理解思想内容,懂得了思想内容,再仔细揣摩语言文字的运用。”遵循这一教学原则,从文字出发,最终再回归文字,真正完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任务。

语文教学往往不拘泥于教材,但凡经典的语言范例都可为教学所用,包括杂志、电视等。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本为一个大课堂,本身精彩生动又与学生息息相关,它贴近学生世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例如2009年感动中国为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授予的颁奖辞是“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以同龄人的壮举为依托,饱蘸深情予以讴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运用对偶手法,句式工整,简洁有力,言词优美,让人震撼。又如部分流行歌曲紧扣古典诗词,引用化其用词牌、意象、典故甚至经典语句,吟唱出特有的韵味,深得学生钟爱。教师可以适当将之引入课堂指导点评,也不失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万象,融入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问无处不在,知识触手可及。

三、善于组织练习

指导学生多读多思多积累,背诵经典的词句和段落,大量储备,是为学好的前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聆听、体会是学习的方法之一,而是否掌握要用练习来检测。让学生从模仿写作起步,熟悉精彩语句的结构形式,拓展其思维,充分发挥想象,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要求他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逐步实现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品位提升的目标。借助教师课堂语言的熏陶渐染和精彩语句的重点评析,让学生喜欢语言,激发写作的主动性。在写作中逐渐找到乐趣,找到自信,获得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任重道远,让学生正确、生动地使用语言,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方法自然不一而足,但只要殊途同归均不妨一试。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最终实现理解和使用汉语言的目的。

[1]冯克诚.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2]王森然.中国国文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3]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