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 推进我市高职教育发展
2013-02-01马兆娣
马兆娣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5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积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技能或必要技能,具有广泛性,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展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能适应不同岗位转换。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
1.职业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经营和生产一线中,亟需高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现代制造业中,高技术含量产品不断涌现,企业对从业者的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艺,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特别重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要求从业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操作方法,具有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能力。不少企业都把职业核心能力作为选人、用人标准,甚至作为专业技术考核及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2.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各高职院校都纷纷提出就业导向教育,针对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并落实到课程实施和教学中。同时对学生加强职业指导,善于捕足市场信息和企业需求,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准确定位,以特色求发展,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也是从业者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知识经济社会赋予高技能人才时代特征,即技术、技艺、创造、创新。现代社会从业者不可能一岗定终身,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有可能会频繁轮岗,频繁跳槽换职业。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就是说在从业者转换岗位、转换职业过程中,专业技能有可能不在发挥作用,但职业核心能力对从业者入职竞争、晋升发展依然起关键作用。所以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从业者必须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我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我市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沟通与合作能力欠缺。据调查47.46%的同学心情不愉快时找不到倾诉对象,不愿和父母沟通,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43.54%的同学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吐露心声的主要场所;二是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31.25%的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19.30%的同学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心理调适能力极差,稍有不如意,容易走极端;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强。36.57%的高职学生分析问题不全面,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36.28%的同学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胆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各界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我国高职教育包括我市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上存在偏差,尤其是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认识和培养重视不够,制约着高职教育发展的空间。从国家来讲,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特别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鉴定标准缺乏指令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指导,没有统一完善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就高职院校自身来讲,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把“就业为导向”片面的理解为追求就业率,把“能力为本位”片面的理解为一技之长,能力培养目标单一,没有展开全面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就企业而言,一方面抱怨毕业生素质低,另一方面又很少主动参与和支持学校人才培养,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2.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操作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并且具备能把这种职业核心能力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情况而言,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上讲台,没有经过专门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师本身的职业核心能力欠缺,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基础理论课教师,只具备一般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缺乏职业核心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多数教师没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行动,不能及时掌握并准确地向教育对象传授最新的理论前沿、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据调查我市”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9%,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合格比例。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所以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3.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市各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大都是利用入学教育中的军训、校史教育、安全教育,日常教学中开设选修课,如心理辅导、现代礼仪、职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等课程,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完成的。但这些措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培养远远不够。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活动,高职生的知识获取、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大都来源于日常教学活动,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教师提出明确的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也很少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设计,更没有有效的培养手段和措施。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培养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渗透于各门课程教学中。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我市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积极探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政府应加强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除此之外,高职学生应加强修养,通过多种渠道培养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善于规划,才能成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发现未来和现实的差距,发现自己距职业要求还差多远,知不足然后去努力,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要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从一入学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设计,从专业出发,想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做什么工作,或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利用网络、人才招聘市场等渠道充分了解这些职业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其他能力,在此基础上,有计划的去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2.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职业核心能力。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国外的一些人力资源专家研究发现,被解雇的员工中,有95%是因为人际沟通能力差,仅有5%是因为技术能力低,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特别注重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人性化,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个性化发展,鼓励员工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高职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一定要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沟通技巧,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关键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教育要发展必须创新,高职生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随着学习型社会的纵深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需要员工具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职场竞争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在理论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要养成创新习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教师应了解用人单位需要那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有意识的把这些做人方面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中,在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和日常行为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热爱本专业的思想,达成职业承诺。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意识的重要性,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