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3-02-01申菲菲申俊龙
申菲菲 申俊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于1990年在其代表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提出产业集群和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其后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国家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竞争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1 理论背景
1.1 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众多以某一特定产业为核心,彼此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具有密切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群体[1]。同时还指出,其主体不仅包括相互关联的产业及其他实体,还延伸到辅助性产品制造商、政府、金融机构等支持性组织机构。同产业内各相关企业,在较为接近的区域范围内群聚,从而对产业和区域的生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提升作用是产业集群的核心意义,重点则在于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1.2 产业集群具有的特征
1.2.1 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 这是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大量产业资本要素在此空间范围内集聚和积累,这是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有利于企业间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发生,有利于知识的外溢和扩散,促进了创新。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递受地理距离的限制,通常需要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才能实现,因此与知识源的地理邻近性就非常重要[2]。
1.2.2 专业分工,柔性集聚 众多相关的企业在功能上专业化分工,在空间上柔性集聚,组合成完整的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产品的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掌握所有知识,导致企业对外部知识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需要集群内企业形成功能上的互补,从而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3 支撑机构支持发展 集群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为集群发展提供优惠政策,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共同辅助产业集群发展。
1.2.4 公共信息、设施的共享 集群内以同一产业为主导核心协同发展,彼此具有很多共性,因此能共享区域内的人才、市场、技术信息以及仪器设备等诸多产业要素。
2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
将现代尖端生物技术应用于新药研发、生产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高技术医疗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产业的推动发展主要依靠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化周期长”,一经上市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决定了产业最显著的区位特征是地理上的聚集,从而形成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Cooke,2001)[3]。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指处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助性机构为支撑,在拥有同一产业文化的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系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所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4]。在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上,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企业负责生产和经营销售,相关辅助机构提供金融、运输、培训等服务。
它拥有一般产业集群共性的基础上还有它自身发展的特性,结合两方面的特性可以发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2.1 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区域核心产业,引发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由于分工合作,每个企业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产业集群因此呈现专业化强,对劳动力技术要求高的特性。
2.2 集群成员主要为新创中小型企业[5]
研究发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主体是大量的高度专业化的新创中小企业,它们的创造性、灵敏性高于大型医药企业,短期内成长效果明显。生物医药新品种的发现,主要依赖于创造力、集中力和知识更新速度。相比之下,规模对创新能起的作用相对有限,新创企业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活力的重要标准。
2.3 垂直网络高度互动
一方面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看,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对基础科学研究高度依赖性,促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十分密切,技术、人才、信息等的交流频繁(Zucker 等,1994)[6]。另一方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集群的发展高度依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衔接配套。互动性则是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强化的前提。
2.4 信息需求大
信息共享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集聚的基础之一。集群区域内医药研究、创新、生产、销售信息集中丰富,集聚效应使得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的速度更快。
2.5 核心竞争力是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根本和保障,集群内企业间频繁的技术交流也能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
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升路径研究
3.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其后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迅速起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部署,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我国陆续制订和颁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由大变强,形成产业化集聚。
目前,我国批准建设了1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2个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22个生物产业基地,约30个科技部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类),这些基地(区)都在积极地推进产业集群的建设。由于各基地发展基础和成长状况不同,产业分布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 、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特征鲜明的空间格局[7]。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和主要发展路径,可以把将我国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归纳为3 类:
3.1.1 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 以国家辽宁(本溪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为代表,本溪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依托丹东、通化、长白山资源优势,沈阳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进行发展,集群内共有各类项目225个,其中生产类项目137个,科研类项目37个,城市功能配套项目51个,总投资978 元,积蓄产能980亿元。
3.1.2 生产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8]此类产业集群所在地区往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深厚的医药制造底蕴,依托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而发展。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泰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扬子江制药、济川药业、江山制药、苏中制药为代表的几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带动,目前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试验、生产到流通销售的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4家骨干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8.86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总量的79.31%,2011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5亿元,增长11%,全年注册入户企业500多家。
3.1.3 研发创新为主的产业集群 此类集群周边分布了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源泉,较易形成“人才池”,另一方面区域金融优势明显,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创新项目进行支持。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代表,张江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400 余家,其中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40 余家。2010年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中,上海大约占了全国的1/3,而这个1/3 的50%多是在张江。
3.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提升路径
3.2.1 建立健全健全投融资体系 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作为主体的新创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实力有限,而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因此需借助外部投资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资金普遍主要来自政府项目支持、企业自筹和投资机构。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要善于综合企业资本、金融信贷、风险投资和政府财政支持的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多种形式解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各阶段所需解决的资金问题。
3.2.2 加强生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Coenen 提出[9],衡量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主要指标是:生物技术企业的数量;生命科学家的数量;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风险资本;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资金。因此,在解决发展所需资金问题的基础上,需加大生物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建立人才引进与联合培养的激励机制,并为其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以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达到前沿水平的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人才的集聚还能够不断衍生新创生物医药企业,壮大生物技术企业数量。
3.2.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新药研发周期长、耗费大、存活率低,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才能形成“创新—保护—促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不断改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而且能够引导和激励集群内企业创新,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
3.2.4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集群进步的动力源。自主创新不能仅局限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还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
3.2.5 优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 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支撑体系的关键要素必不可少,目前各个集群所在区域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共性需求,普遍投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涵盖了大型仪器共享、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检验检测服务等内容。公共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功能基本健全,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应当是改良运行管理体制,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效率,推进集群健康发展。
[1]Potter 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J].Nov/Dec,1998:26-28.
[2]邹樵,吴丁佳宝,姜杰.共性技术扩散的网络与外溢效应[J].管理世界,2011,(1):182-183.
[3]Cooke P.Biotechnology Clusters in the U.K.:Lessons from Localisation i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Scienc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1,(17):43-59.
[4]玛丽亚,樊鸿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开发研究,2008,(3):99-102.
[5]吴晓隽,高汝熹,杨舟.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32-135.
[6]Zucker L,Darby M,Brewer M.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Birth of U.S.Biotechnology Enterprises[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4:4653.
[7]张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地区布局[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9):20-22.
[8]刘光东,丁洁,武博.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软科学,2011,(3):36-41.
[9]Coenen L,Moodysson J,Asheim BN.Networks and proximities:on the knowledge dynamics of the medicon valley biotech cluster[J].European.Planning Studies,2004,12(7):1003-1018.
[10]连桂玉,杨莉,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