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在童话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2013-02-01田红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0期
关键词:麦子小猪童话

◆田红梅

作者:田红梅,小学高级教师,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台中心小学。

在童话教学过程中,紧扣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毋庸置疑,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体裁。“多读童话等体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开发和保持想象力很有好处。”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这样说道。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童话?通过童话进行思想教育固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也应该因文而异,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例是童话。比如《三袋麦子》一文就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并对它们的不同举措做出不同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既能品味童话故事的情趣,又能从3只小动物对麦子不同的处理方式中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遇到事情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笔者想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展示童话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文本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了如下教学情境的设计。

情境一

多媒体出示土地爷爷来到3只小动物家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描写土地爷爷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土地爷爷的不同表现;再通过多媒体出示土地爷爷与3只小动物对话的场景,先分角色朗读土地爷爷与它们的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再分组鼓励学生进行表演;然后针对土地爷爷对3只小动物的态度,交流对它们的做法的评价。

师:看着憨态可掬的小猪,土地爷爷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1:因为小猪的样子很可爱。(鼓励朗读表现小猪的样子)

生2:小猪吃了面饼很开心,所以土地爷爷也开心。

生3:小猪有礼貌,他知道感谢土地爷爷,所以土地爷爷很高兴。

师:是啊,土地爷爷的礼物让小猪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又传给了土地爷爷,这真是一种美好的回报。那么,了解小牛的做法后,土地爷爷“点点头”,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4:土地爷爷会说“好孩子,你很会节约”。

生5:土地爷爷会说:“小牛,你真会过日子。”

师:“听”到土地爷爷对自己的赞许,小牛该多么高兴啊!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土地爷爷来到小猴家的表现——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如果你是小猴,你有什么感受?土地爷爷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6:我会很高兴,土地爷爷在夸我呢!

生7:我会很自豪,因为土地爷爷夸我聪明、能干。

生8:我用一袋麦子种出了更多的麦子,我很勤劳,土地爷爷喜欢爱劳动的孩子。

……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的学生学会“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出示描写人物表现的句子,使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想象,体会土地爷爷对3只小动物所给予的肯定,感受3只小动物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懂得:对待同样的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方法可能因人而异。

情境二

多媒体出示红色、黄色、粉色3袋麦子,启发学生思考。

师:3只小动物都很聪明,它们处理麦子的方法各有不同,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呢?为什么?土地爷爷想考考同学们,如果你也拥有了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办呢?你愿意像3只小动物中的哪一个学习?或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自己的这袋麦子?

生1:我认为小牛的做法好,我会像小牛那样节约,省着吃,不能把好东西一下子吃光了。

生2:我会把一半磨成面粉,一半留着慢慢吃。

生3:我觉得小猴的做法好,要像小猴那样,都种下地,那样一直有的吃……

生4:像小猴那样做,一年捞不着吃好东西,生活太苦了。我要先拿出一点儿磨成面粉做成蛋糕,剩下的再种下地。

……

【解读】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实践性,而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此环节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探究问题以3袋颜色不同的麦子形象直观地摆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求最佳处理方法。这样不仅能从侧面了解学生对文中小动物处理问题的看法,更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假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情境三

多媒体出示土地爷爷和3只小动物其乐融融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土地爷爷,当你知道了同学们自己处理麦子的办法,以及他们对3只小动物的看法,你会对3只小动物说些什么?

生1:我会对小猪说,你这样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早晚有一天要挨饿的!

生2:我会对小猪说,孩子,好东西不能一下子吃光,要时刻为以后做打算呀!

生3:我会对小牛说,孩子,节约是好事,你可以吃一半,种一半,不是一直有好东西吃吗?

生4:我会对小猴说,孩子,你可以少磨一点儿麦子,做成食品,过节的时候尝一尝,把剩下的种下地……

生5:我还想帮小猪出个主意,就是把面饼卖出去一些,再买别的粮食,就能吃到不同的食物,营养全面,对身体好……

师:“听”了土地爷爷的话,3只小动物会怎么做呢?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再到他们家,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以“新编《三袋麦子》”为题,继续编写这个故事,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此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呈现的画面等于将前面的教学情境一和情境二融合在一起,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再次训练学生比较系统地深入思考问题:怎样处理麦子最好?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挑战。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设计和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境四

多媒体出示学生部分佳作——新编《三袋麦子》,与学生一起交流欣赏文中的情境描写,并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前排练),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解读】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作文中的创新情境的交流展示,使学生在相互欣赏评价过程中,感受思维碰撞的火花,大大激发学生遇到事情大胆思考,寻求最佳解决问题方法的信心和勇气。正如新课标所说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总之,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开始从被动地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所以,对于童话《三袋麦子》一文的教学,笔者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价值,紧扣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读写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极大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麦子小猪童话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麦子的回忆
可爱的小猪
童话镇
小猪家着火了
秋天的童话
午夜童话镇
麦子杀狗
三只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