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应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探索

2013-02-01朱小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0期
关键词:职校评价能力

◆朱小芳

作者:朱小芳,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对中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重建课程评价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过程中,评价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和指挥棒。主要探讨PLC应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1 前言

职校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无数次的考试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厌倦考试和学习。进入职校以后,这种厌学情绪更加明显,漠视考试,厌烦理论课程的学习。假如还是只用一张试卷定优劣,后果就会造成当前大部分职校生的现状,即:文化基础弱,学习兴趣缺乏,课上睡觉、玩手机,混日子,对抽象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某些课程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同时他们不善于储备理论知识,也不擅长抽象思维。这样的现实状况迫使职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改变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堂教学要做到适宜、有用、有趣。据此,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对PLC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重构课程评价方式。

2 国外课程评价模式的分析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更具专业性和实践性。它并不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因此,本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PLC技术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否仅凭一张试卷是难以评价的。为了寻求合适的评价方式,先来了解国外的一些课程评价方式。

2.1 “双元制”课程模式

德国中职教育采用“双元制”课程模式,该模式不重视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普遍不参与教学评价,大部分的评价由企业及协会来完成。

2.2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CBE)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CBE)”广泛流行于北美等地区,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所传授的知识,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模式

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把实际工作中要求的技能和需要的知识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强调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的紧密合作,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三种模式的教学评价都着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均有企业参与,这些评价方式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但由于国内外教育理念、人文背景、经济基础有很大差异,评价方式再好,也不能照搬,因为我国要真正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估计需要很长的时间。

3 “立体考核法”评价方式的实践应用

任何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国情和校情,中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暂时没有条件照搬国外的课程评价方式,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PLC实践操作能力和PLC技术运用能力。为此,采取集知识、过程、能力评价为一体的“立体考核法”。

下面通过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笔者谈一谈具体的评价方式。

3.1 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1)口头评价:事先跟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课堂教学时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授课的同时千方百计寻找学生的亮点,随时随地进行口头评价。口头评价分三类:对于差生,有一丝进步(刚开始有可能找不到学习方面的,但只要你愿意,总归找得到机会),就给予表扬,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对于中等生,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多运用对学生有明确导向的评语;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自身习惯比较好,可以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在教师平时潜移默化的评价下,差生也能慢慢地融入学习,“差生也要学习了”带来的课堂效应会惊艳你的眼。

2)作业评价:学生作业不仅可以诊断他们学习困难之所在,也可以发现他们的潜能。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加强巡视,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遇到瓶颈的学生旁或爱偷懒的学生旁都待会儿,适当地点拨和辅导会让他(她)学得更好。不论是批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其他,除了给予准确的评价,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写上带有表扬性的评语,如“有进步”“近期表现不错”“有想法”“可以尝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即时评价:学生的进步多与班主任说说,有时职校的班主任比父母还管用,学生重视班主任的话,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良倾向给予纠正指导,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课堂评价时应注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感受状态,讲究技术与艺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运用得当的话,教室里就没有差生。对此,笔者深有感触,也深受启发。

3.2 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把PLC应用技术课程分解成18个任务,由浅入深,有的可独立完成,有的需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生在任务中的完成情况,来准确类推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并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考虑到学生在评价中的反应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评分时要合理使用评估标准,有时可以根据每一项的要求,制定量化的分数标准;有时也可以用定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如“优秀”“良好”“合格”等。表现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多方面的潜能和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重视学生的阶段性评价

阶段评估测试,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对学生来说也许是“痛苦”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即把课堂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与阶段评估测试相结合,同时把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态度和热情也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前三种评价已有相应的标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结合,按2:3:5的比例,给每个学生打分。四项评价综合即为学生的阶段性评价,作为期终评价的依据。

3.4 重视学生能力的评价

PLC应用技术课程突出理论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思想,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期末考核是通过现场考试来进行的。在实验室,学生通过抽签随机获得某一课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此课题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PLC选型、I/O点数分配、画电气接线图、程序设计、程序调试,教师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逐项打分。

学业成绩计算:由阶段性评价、期末考核和学习心得三部分构成。其中,阶段性评价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40%,学习心得占10%。这种评价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获得与否,达到了全面考核学生学业状况之目的。

总之,恰当的评价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有力地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李佐周.制冷与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职校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的职校我的梦
抄能力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