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环境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013-02-01王晓蕾
王晓蕾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
创业环境是一个创业者在从事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外部因素对活动本身产生的不同影响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影响创业者创业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对创业环境问题的研究不少,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GEM2005)提出,应从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评价创业环境;弗雷德(Fred)(2000)认为应从政治和经济环境、转型冲突、不健全的法律环境、政策的不稳定性、非正式的约束、不发达和不规范的金融环境、文化环境等七个方面评价创业环境。国内学者周丽构建了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三大环境系统以及政策法律、金融服务、智力技术、社会服务、产业等五大支撑体系组成的创业环境评价指标;学者柴旭东则提出了包括金融支持、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技术创新与转换,政府政策与服务、社会文化、产业与市场等七项一级指标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指标体系。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主要指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如上海市投入5亿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尽管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府直接支持、新企业审批、政府项目、科技成果转让、商务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首先,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资金只能来自个人筹集,国家资金支持较少,不少大学生反映,在办理工商部门注册或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存在手续繁琐、要求高、等待时间长的现象,可见我国在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支持方面力度还不够,执行力还不强。其次,国家社会保障机制体系不规范,如果大学生创业成功,则一切都有了,如果失败了,连生存都会成问题,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不能享受“三险一金”,这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畏首畏尾。再次,我国缺乏成熟的法律机制,特别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严重滞后,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创造的新产品往往容易被仿制、占用,国家没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同时有法不依、不履行合同等现象,往往会导致刚刚进入社会而又缺乏经验的大学生丧失创业的希望。
国家经济的发展整体状况与大学生创业关系密切 创业需要市场机遇,而市场机遇则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看,经济增长率进一步回落,就单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来看,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7.4%,是2009年第2季度以来最低的,反映了我国经济形势比较严峻。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尚未消除,经济发展的低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金融机构贷款收缩,规模缩小,企业发展受限,物价增长,生活成本增加,消费需求减少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大都集中在服务性行业,市场相对饱和,加之规模都较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差,极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中国传统文化中轻商的观念制约着大学生创业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子也讲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从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千人竞聘一个岗位的情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端倪。在创业和入仕的比较之下,后者以“铁饭碗”和“金饭碗”这两大极具诱惑的法宝,将众多社会精英吸纳过去。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创业是在没有办法、找不到好工作的情况下不得以的行为,而且认为成绩不好、素质不高的人才会去创业,但凡能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创业,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普遍采取怀疑的态度,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随意折腾。而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创新、与众不同的国度,因此,美国的大学生创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而中国却严重缺乏创业的社会文化底蕴。
家庭环境主要指父母从商的影响,对子女创业的支持与帮助,亲戚、朋友、熟人的影响支持和帮助以及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基础,家庭教育因其先导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等五个特点在众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家长对于创业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无论家境富裕,还是贫困,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即使有些家长自身经营着企业,由于经历了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辛劳和风险,也使得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参与其中,特别是对于女孩子,都希望她们能找一份薪水一般但轻松稳定的工作。由于家庭的这种影响,使得众多大学生思想里缺乏创业意识,创业动机不足,热情不高。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是使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接受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为学生提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场所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重视程度仍不够,很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一是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具有非功利特色,创业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其主要内容不是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而是向学生解释创业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但相当一部分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而不愿对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并且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尤其是实践环节比较薄弱。二是学校的创业教育仅停留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层面上,没有从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内创业人才的背景和高度来看待创业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没有构建教学、科研、管理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导致有些学校创业气氛不浓厚。三是创业教育成为某些学校的应景工作,比如为了争一个省级创业基地而“临时抱佛脚”,等检查过后又撒手不管,没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没有形成学校各部门的合力效应,缺乏长期管理机制。
随着“90后”学生进入校园,“90后”学生的特点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90后”学生身上明显具有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的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喜欢求变、求新,不安于现状,这些都是创业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大都家境良好,相当一部分还是独生子女,受到中国“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传统观念影响,“90后”大学生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心理普遍比较脆弱;由于长期在网络上交友,导致他们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偏执、不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些特点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产生不能吃苦耐劳,做事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与他人合作时不能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容易走极端等问题,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创业环境
社会创业环境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热情 综观世界上大学生创业活跃的国家,都是从国家政策、社会舆论、产业介入等方面多渠道地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又反过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科技的转化、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多,形成良性循环。
1.国家政策支持。为了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2010年5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使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服务,初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机制。为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地方各级政府也根据本省市的具体情况推出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条例。尽管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还是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大学生资助体系尚未健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首先,建立一个完善规范的创业法律环境,比如,设立保护大学生创业的创业法,让大学生能够在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创业和竞争。其次,建立大学生生活保障机制,如大学生创业可以领取该地区从业人员最低工资,为大学生交纳相应的保险,确保大学生创业无后顾之忧。再次,出台的支持政策要落到实处,减少实际操作环节,扫除大学生创业障碍。最后,国家要通过税收、金融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积极介入大学生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支持等,鼓励企业进学校,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习基地,为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提供风险资金。
2.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国家计划分配”到“市场双向选择”再到“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阶段,从“工作找我”到“我找工作”再到“我创造工作”的过程,人们经历了思想和认识的大转变。大学生创业作为新时代的潮流,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正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人们要摆脱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和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鼓励大学生创新、冒险。社会要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手段宣传大学生创业,挖掘大学生创业典型,营造创业光荣的社会舆论。同时社会要提倡包容理解,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固然要喝彩,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也要给予道义上的安慰,对失败者要宽容,要理解,要支持,要给予大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学校环境孕育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总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部曾在《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扮演好四种不同的角色,即创业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创业实习的联络者,创业实践的服务者。
1.创业知识的传授者。首先,学校要从人才培养的意识形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一视同仁,将培养创业型人才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创业教育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学校要组建由一把手负责的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条例,各学院、各行政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从机制上保障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其次,学校要设计以创业思维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方法,除了常规的创业基础知识,还应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学校要组建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要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有意愿从事创业教育且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师,使这些教师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运作环节。要积极引进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搭建教师创业学习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实践指导。
2.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创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而所谓创业能力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可以教出来的,必须在各种创业活动的开展中获得能力的提升。首先,学校要组织创业大赛,举办创业论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依托经济管理类学院开展“创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大赛”、“金点子大赛”、“产品设计大赛”等,帮助学生规划创业未来,发挥创业潜能,激发创业热情。其次,要积极邀请社会上的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以“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业心得、创业经历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学习的典范,引起学生创业的共鸣。再次,要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放手让学生独立筹措并使用资金,组织活动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要组建创业社团如创业协会,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创业实习的联络者。高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就业基地和教学基地,进一步延伸教学功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一批创业实习基地,形成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关系。学校应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创业实习基地企业挂职学习,不仅向企业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向企业学习管理理念,了解运作程序,亲自体验创业过程,提高指导学生创业的教学能力。学校要主动邀请创业实习基地企业的老总、管理人员担任创业指导课的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企业案例分析法、学生现场观摩法等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创业的感性认知。
4.创业实践的服务者。学校要从教学、资金、场地方面保障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合理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可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室建立创业实训室,全天候地向学生开放,并由相关专业教师跟进指导,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引企业进校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这些企业里学习知识、熟悉创业过程,努力构造校园创业环境。要打造仿真性模拟企业,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模拟企业实践,模拟企业要仿造真实企业建立董事会、监视会、股东大会,下设财务、公关、事务、人事等部门,让学生在仿真环境内体验企业的整个组建、管理、运作过程,既可强化创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又可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在学生心中播下未来的“创业种子”。学校要利用闲置场地开辟校园创业一条街,以廉价租金吸引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下海试水”,并组织相关的创业教师给予创业全过程的指导,营造真实的创业情境,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学校要扮演好服务角色,组建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创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学生创业系列活动。该部门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学生创业提供金点子,并可在学校财力许可的范围内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要征集创业校友录,建立学校创业网站,让创业学子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创业交流,加强创业信息的沟通,建立创业人脉资源。要为已经毕业的或在校的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为他们集体办理相关创业手续,降低创业成本,为创业的大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家庭环境孕育 与国外的创业教育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是从学生进入大学才开始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辐射到小学、中学阶段,因此,创业概念理解、创业动机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优育”中占主要位置,其教育时间最长,内容广泛,影响深刻,不拘时空,形式丰富,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无法取代的地位。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有创业背景的父母会教导出较有创业意愿的子女,因为环境的耳濡目染,他们对于创业也会比较少地自限门槛,较少畏惧。研究也发现,很多学生的创业决定都来自家人的意见影响与支持,同时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与创业意识大多在进入大学前就已初步形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深远。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活动中,作为大学生最为依赖的家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育子女的创业理念:一是转变传统观念,积极适应时代新潮流,鼓励自己的子女大胆创业,并给予部分创业意见的指导,营造大学生创业的家庭支持氛围。二是培养子女的创业意识,从小灌输相关的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购买一些关于创业大师的书籍给子女阅读,使其从小了解创业理念。三是培养子女的企业家精神,其中首推创新思维,还包括敬业、合作、冒险、学习、诚信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子女,但也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要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能力。四是为子女创业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子女提供部分经济上的支持。五是摆正心态,创业有风险,可能会失败,作为家长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创业,允许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子女创业失败时,要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以使大学生在创业时较少后顾之忧。
[1]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
[3] 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4]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