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十所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2-01常红娟薛松梅
常红娟,高 敏,薛松梅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护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和挑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范畴,职责和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再加上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引入,护理教育在其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课的主干课程,且护理学专业女生居多将来面临养育问题,故对某省10所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探讨相应对策,为护理学教育改革做准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某省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期中本科院校7所,专科院校3所。
2.研究方法。自行设计,儿科护理学教学情况调查表,该问卷包括:师资情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人文渗透六个方面的内容。该问卷经专家审阅内容效度为1.00。由笔者亲自调查,分析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双师型人才。10所高校共有42名专职教师,期中高级15名、中级8名、初级19名,兼职教师3名,实验室老师6名平均年龄35.78±2.80。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全是在临床干过多年的护士或医生,后从事专门的教学工作。中级及初级老师81.26%是从护理院系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专职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应该深入临床实践工作中去,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2]。本次调查中发现10所院校的专职教师均没有参加临床实践,期中有2所高校有下临床实践的安排,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仅有1名教师去实施。
2.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及临床的发展需要。(1)理论内容课时安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课时从39到76学时不等,理论内容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护理上,而小儿的生长发育、日常保健课时较少平均比例1∶6.3,而国外儿科疾病护理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与保健各占50%,提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随着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预防保健事业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将来有很多留在社区工作,负责所在社区的儿童保健,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加强。(2)教材落后,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疾病谱变化很大,教材落后于临床,例如手足口病在儿科护理学教材中大部分没有,而近几年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却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本次调查中发现仅有2所本科院校有所讲授。
3.实验室教学设备陈旧、课时数少、人均实验室建筑面积少、动手的机会少。护理操作技能是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护理工作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本次调查中有2所专科院校没有开设实验课,其余8家院校均开设实验课。开设实验课的8所院校实验室设备大多是临床淘汰很久的设备。平均课时数13.33学时,平均建筑面积106.6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0.279平方米,期中有3所院校,由于学生太多,学生只是看老师操作,没有动手机会。
4.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为保证学生的高分数,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次调查中有1所院校采用改良PBL教学法,其余9所院校均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5.考核形式单一。目前护理教育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主要以的卷面考试为主[4]。本次调查显示3所高校把实验课成绩,计入总成绩;5所高校把平时表现、作业表现计入总成绩但份额不超过25%,还有2所专科院校仅有试卷考试成绩。高等护理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教学内容广泛,护士除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多种能力,考核形式也应多样化。
6.人文素质教育缺失。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文件,该文件要求医学教育教授给医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5]。本次调查10所院校无论是在理论课中还是在实验课中,老师只是强调医学知识的学习,而人文知识渗透被忽略,或仅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
三、对 策
1.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注重双师型人才培养。随着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越来越多,所以要制度化安排专职教师定期到医院、社区去参加临床实践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获取最新临床信息,增加专业实际工作经验,以消除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在调查时笔者了解到2所院校领导要求老师下临床但是没有明文规定,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还有学校老师晋职称只是参考科研能力,参加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等而没有参考老师的工作量及教学质量,导致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2.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临床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尽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不同程度地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教材仍较滞后[6],所以专职教师要到临床中去参加临床实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临床零对接,与日常生活零对接。
3.加大学校投资力度扩充护理教学资源并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由于国内外护理人才的紧缺导致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数不断攀升,加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所以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远远超出学校教学资源可以承担的范围,导致护理相关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室、实验室教学设施紧张拥挤,势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7]。所以要适度控制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加大资金投入,扩充护理教学资源并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保持扩招与建设同步发展。让学生人人能动手,动手必有用。
4.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受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忙于接受知识而无暇思考。既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意,也不愿意在课堂上参加讨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文献报道,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辩论式、讨论式、情境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8]。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小班教学,人数少,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证[9]。由于现在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再加上学生的人数很多,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寻找一种能够使用于大班理论教学,又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多元化考核方式。在校护理教育的考核方法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这也直接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不强的原因[4]。所以要多元化考核方案,降低理论考试所占的比例,加上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创新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考核。
6.在专业课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传统的非医学学科教学游离于医学教育之外,所以医学生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学习,并不能将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意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精神,是使人文素质教育得以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一环[10]。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1]王小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2]徐仁华.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13):59-6.1
[3]钱 燕,厉 瑛,张晓云,等.儿科护理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87-88.
[4]张 勤,倪 琴,张室玲,等.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30-432.
[5]邓宇骁,王晓昊,王 飞.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中亟待改进的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63-64.
[6]吴 珊,张秀伟.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全科护理2011,9(6):1413-1414.
[7]马晓飞.高职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681-683.
[8]李雪莉,杨绍珍,郑维清,等.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14-316.
[9]刘 明.中、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创新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1):91-92.
[10]苏日娜.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