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县”热席卷东中西部
2013-01-31
资源导刊 2013年4期
近年来,一波席卷东中西部的“圈县”热悄然兴起。这股风潮在冲击现行行政区划格局的同时,也考验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破局之道。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江苏多个地市相继“撤县建区”。例如,备受关注的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南京市将从此结束“县域时代”,其仅存的两个县,溧水县和高淳县将撤县建区。撤县建区还在全国更多地区上演。2011年底,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呈贡县成功实现撤县建区。眼下仅贵州、云南、陕西三个省份,提出撤县设市(区)的县份即超过40个。
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高国希看来,对于辖区人口、产业体系等已经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核心部分的县,撤县建区符合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区域活力,“打个比方,就是‘唤醒了沉睡的雄狮’”。采访中,原高淳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县撤县建区后,赢得改革先机,城乡协调发展突飞猛进,“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不过,撤县建区也不是全无风险。例如,东部某县在改为市辖区后,由于“行政中心”地位削弱,导致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对企业的吸引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反而落后于同类地区。高国希将其称为“雄狮”变“绵羊”。
高国希指出,“撤县建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但也意味着原来很多决策权将被上收,发展自主权受限。”他说,是否撤县建区、如何撤县建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位县级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县里是不愿意的,因为“区权实际上是小于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