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2013-01-31范宇莹李秋洁沈晓颖仰曙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范宇莹,李秋洁,沈晓颖,仰曙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我国高校对研宄生培养的实践,充分证实了导师制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因此,众多学者指出,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合理吸收导师制的精髓,实施符合我国高校校情的本科生导师制更为必要[1-3]。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护理本科院校在校生激增,这导致教师在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时,很难关注到班级里每一位学生,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2]。为了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专业思想巩固的护理专业高级人才,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我院自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结合我院实施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教学实践,对导师制的实施加以探讨及分析。

一、我院导师制的开展情况

我院首先拟定导师制的实施方案,根据导师的聘任条件严格选拔护理本科生导师,1名导师可带教1-4名护生。学院要求导师与护生每学期定期见面沟通不少于4次,导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生进行指导:(1)了解护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等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2)帮助护生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加强科研素质训练,指导护生阅读课外资料,扩大视野。(3)注重护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院督促每一位导师在学期初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并认真填写指导工作记录,每学期末要进行指导工作总结。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了学院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和护生的健康成长。

二、导师制的应用效果

1.导师制的实施强化了护生的护理专业思想。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至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即部分护生未能形成正确的护理专业思想或专业思想不稳定[2]。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是培养护理本科生的首要任务,以避免高等护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满足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4]。导师制开展之后,导师们言传身教,把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与理解以及护理专业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地诠释并渗透给护生,使他们加深了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既不会对护理学过分理想化,也可以避免护生在面对繁重的护理工作时产生思想落差。因此,导师制的实施让护生与指导老师间有较多机会进行沟通与交流,指导老师良好的个人素质、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与投入无不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院导师制方案中确定了导师的职责之一是帮助护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包括对护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职责之二是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让教师对护生有个全面的了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护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与特长,确定成长、发展方向,同时负责指导护生选课、阅读参考资料等,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导师履行这些职责的过程恰好就是他们对护生全面了解的过程。护生在向护士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在此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对今后的工作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看,导师制对稳定护生专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2.导师制的实施可使护生个性得以展现,学习潜能得以发挥。以往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往往是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现代教育要求每个护生既有统一规范,又有自己的个性[5]。以往指导员或教师负责的护生人数往往很多,有的达一两百名护生,很难实现有效的指导,更多履行的是“护生管理者”的角色而非指导者角色。采用导师制后,每位导师可带约2-4名护生,对护生的了解更全面,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及最大限度地挖掘护生学习潜能,提高各类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实验、课外活动、图书资料、网络系统以及学习时间等的利用率。

3.导师制可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我院聘任的导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实施导师制后促使这些护理教师不断提高认识,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很多导师指出,在成为护理本科生导师后,深感自身责任与使命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加倍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以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护理导师,因此,导师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4.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对现行的护生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导师制将指导员工作与教师业务指导融为一体,从原来的以“管”为主转变到以“导”为主[4]。由于导师自己也经历了护生时代,并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的磨炼,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往往更深入,再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护生,同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使护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5.导师制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护理本科生导师制后,可以缓解护生指导员的压力。导师制实施后可以减轻指导员对护生学习方面指导的压力,节余的精力可用于加强学校其他教学、保证护生工作的良性运转。人员的节省,实际上也是经费的节省,从而降低培养护生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办学效益。

三、导师制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1.导师的选择。导师的选择是实施导师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实施护理本科生导师制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导师素质是导师制培养模式成功之关键。导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要具备严谨求实的学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创新教育。

学院在聘任导师时遵循以下标准:(1)导师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心护理教育事业。(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心护生的成长和成才。(3)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够给予护生科学的专业指导。(5)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或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6)担任护理专业主讲教师一年以上或具有临床带教三年以上经历。

导师制教学是研究生的一种带教方法,但由于目前护理人员中研究生数量不足,故在实际带教水平上还存在差距,护理科研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均有待于提高。

2.导师的考评。教学考核评价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科学有效的考评有利于调节教与学双向行为,从而促进教学互长,促进动态分析管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和水平[6]。护理学院对导师制的考评采用导师自评、护生反馈的双向考评方式,为鼓励导师的积极性,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采取了定量考评(记录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全面履行导师职责或护生意见较大的导师,采取随时取消导师资格并予以调换的有力措施。但是目前在如何准确计量导师工作量的问题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尚缺乏足够科学的定量评价指标。

四、小 结

护理本科教育类似大部分本科教育,受到观念、师资力量、客观条件等限制。护理教师更换频率高,限制了老师了解护生,也不利于老师对护生的因材施教。文献检索发现,传统教学法教育下护生专业认同感低,科研能力弱,综合能力不足。尽管目前仍面临导师队伍资源相对不足、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但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瑕不掩瑜的。因此,探讨导师制方法,改进传统教学,对于护理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1]王为其,黄新蓉.新形势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江苏高教,2007(5):78-79.

[2]赵 艳.护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J].护理研究,2010,24(7):1881-1882.

[3]邱国玉,王 佩,谢 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5-27.

[4]陈荣凤,沈 洁,尹自芳.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构想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82-84.

[5]薛丽娟,姜亚琴.双导师制运用于护生带教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1C):3093-3094.

[6]周 瑾,潘一楠,亢黎莉,等.护理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59-60.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