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

2013-01-31祁赞梅曹雅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评价过程

曹 妍,祁赞梅,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一、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米歇尔·斯克里芬在开发课程时提出,并由本杰明·布鲁姆将其引入教学领域。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并以此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评价过程”。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总结性评价效度问题的反思,特别是对总结性评价采取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形式的局限性进行强烈地批判,导致了“形成性评价”雏形的出现。早期的形成性评价是为了区别于教师仅仅采用考试以及终极测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估,因此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也被称作“不断总结性评价”。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评估作用与后果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对评估的多用途性逐渐了解,形成性评价才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此时学者们开始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课堂评估方法和辅助评价手段。

二、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理念与优势

目前,随着新教学改革的日渐推进,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成为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改方向。形成性评价不同于总结性评价,它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在医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三、医学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考试制度长期以来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价体系中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呈现出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趋势。在国外,形成性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而在我国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起步较晚,这一概念于1987年才被引入,并于同年将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学化学和中学数学教学中。直至2007年,李井泉[1]全文翻译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贝尔教授题为“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文章,才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至医学教学中。

迄今为止,在国内的医学教育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形成性评价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应用于外科实习教学、护理技能教学、药剂学教学实验、医学检验基础课教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习教学中[2-3]。并且逐渐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规范教师在授课中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管理的功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见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与学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几种方式。其中,教师自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而针对教师评价部分包含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单元小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部分包含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临床见习实习等组成部分。应用评价手段时注重实现学生评价主体性,淡化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进而通过学生自评,不断自省和反思,最终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目前,我国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还相对单一,主要限于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回答问题。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自己提出问题反馈给老师和同学,大家相互讨论。在临床学科的形成性评价更多的可以采用实践法,即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学生自己设定检查和辅助检查项目,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有时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的测验和考试也是目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授课过程的某些章节或者某些学科,尚未大面积展开。而国外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是一长时间实施的评估策略和方法,强调评价者通过自我分析和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高。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通过不断沟通,互相修正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这一互动过程。同时坚持把形成性评价纳入教师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估者能力,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改善。同时提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以利于其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良性互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每门课程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状况等不同,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给予学生合适的激励。最终,教师需依据教学进度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进度,使之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由于形成性评价对我国医学教育来说是一新兴事物,要完全抛弃原来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仍有难度,因此我们也可探索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复合型评价体系,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可以根据基础、临床课程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注意内容、形式和评价体系。通过降低总结性评价在复合型评价体系中的比例,让学生和教师逐步适应这种改变,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医学教育现状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1]H.S.Bell,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

[2]王水秀,刘海兰.护理本科生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12):133-134.

[3]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等.“形成性评价”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70-173.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评价过程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圆满的过程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