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2013-01-31袁甬萍许复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课程体系

袁甬萍,许复贞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速度快,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体系构建问题。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培养高端口腔医学技术人才,本专业自2009年开始根据岗位需求构建“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服务社会,收到显著成效。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随着口腔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口腔健康需要的日益扩大,口腔医学临床工作正面临向广大患者提供普通化、专科化及社区保健服务的挑战,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口腔医师助手、口腔技师,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口腔医学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日新月异,使得行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多数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培训,有些口腔技师是从修表技师、雕刻技师等专业转行过来,其专业操作技能、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等均与岗位任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近年来,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2],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能力本位,构建“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

1.组织开展调研,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次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反复讨论验证,根据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的两大主要产业链方向口腔修复工艺制作与口腔临床治疗以及当前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学生就业意愿调查,设置口腔工艺技术方向和口腔治疗技术方向两个岗位方向。根据工作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

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口腔医学技术产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专业课程和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依据,对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彻底打破该专业原口腔医学框架下的课程体系结构,确定“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搭建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岗位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框架。

(1)公共平台宽基础。针对口腔医学技术相关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人文、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我们建立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和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包括思政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基础知识类课程和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如大学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健康人文等课程。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包括同类职业的通识知识、技能所形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环节,以及针对职业专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专业课程及证书培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如牙体解剖、口腔医学美学、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等课程。公共平台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较宽基础的水平上进行较灵活的岗位适应性教育,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多元化的需求[3]。

(2)就业岗位多方向。前期以公共平台组织教学,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类范围内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并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打好较为扎实的职业素质基础;后期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口腔工艺技术和口腔治疗技术两大岗位方向,每个岗位方向再按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归类,设置不同岗位方向模块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整合和模块教学,进行技能达标模块的整合和强化训练,实现学生的分流培养。多方向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的,主要是针对就业服务,应对人才市场的变化与竞争。这正符合了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1],也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

(3)课程整合活模块。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和专业壁垒,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把“知、会、是”重新组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融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我们将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部分课程整合开设口腔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针对口腔工艺技术的氧化锆新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开设了工艺技术方向CAD-CAM技能模块课程。整合岗位方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项目化、认知环境具体化、课程目标操作化,实践体系过程化,课程研发动态化。

三、“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

1.校企联动高标准。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例如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从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课程考核多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课程共建与改革。通过校企联动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理实一体强技能。课程体系设计中坚持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融为一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将传统的“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训教学”的两段式教学模式,改革为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将课堂搬入实训室和实际工作岗位,不同岗位方向学生安排在对应企业进行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实现理论学习、实验实训、岗位实践三位一体。

3.学赛结合重创新。将职业资格考证、技能竞赛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中去,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积极参与社会、企业、学校的设计项目和技能竞赛。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将制作作品转化为社会价值,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服务社会,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课程体系实践成效

1.形成一套先进、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广泛调研、深入实践,构建了有利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效果良好。该课程体系构建涉及30多门课程的交叉、分化及融合,10多门选修课的开设,所有课程的开设均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人才培养成果喜人。2011年专业承办全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固定义齿工艺技术骨干师资培训班,就我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做了专题报道,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综合实力及学科建设水平明显上升。经过改革和建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先后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宁波市服务型重点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本自编教材被确立为浙江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教材。

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本课程体系构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口腔修复工考证的通过率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了91%。2010年在50多所高职院校参加的全国技能竞赛中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牙体雕刻三等奖,并连续3年获得牙体雕刻组和全口义齿组的三等奖,综合成绩名列第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3年达到100%,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总体评价很高。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2006-11-16.

[2]姬海莲,郑 磊.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31.

[3]王前新.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模式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6(32):16.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课程体系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