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的医学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调查及改善策略
2013-01-31王志远凌朝辉胡光丽宋玲霞林小鹏于海滨丁元林
王志远,凌朝辉,胡光丽,宋玲霞,林小鹏,于海滨,丁元林*
(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2.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770)
研究生科研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基本能力:实践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组织能力[1]。医学科研方法也将医学科研设计分为专业设计、统计学设计和组织工作计划三方面工作[2]。其中科研组织能力是指为实现科学研究的目标,科研组织者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能力。科研组织是发挥研究生主体能动作用的一个过程,有利于研究生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实行自我和外界双因素的“双向渗透”,变外部培养为内部开发,最终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和获取[3]。管理好导师、学校、顾客等科研相关方,主动争取研究培养资源的配置,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内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等科研组织工作,是研究生科研质量保证的重要内涵[1,4]。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也被看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调查和分析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现状,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要。
一、对象和方法
项目管理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管理方法[5],有作者提出将项目管理应用于研究生学术科研创新、学位论文和文化活动[6-8],但关于项目管理在提高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方面缺乏系统描述。因此,我们基于项目管理启动、计划、实施、监控等过程,以及范围、进度、成本、质量、沟通、人力资源、风险等知识领域,结合研究生科研全过程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2所医学院校2010届研究生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51份,回收问卷236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221份。样本中按层次硕士、博士分别为182、39人,按院校分别141人、80人。
二、结 果
(一)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学习期间一般有2项重要的计划需要制定:整体培养计划、科研项目计划。66%学生的培养计划在第2学期-第4学期才启动撰写工作,计划工作显得比较落后;另外,有43%的培养计划不是由导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对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会有影响。有27%的学生在开题报告之后,没有制定更详细的科研工作计划。55%的学生没有参与过任何市级(含)以上科研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另外,当研究内容出现较大变更时,有53%的学生没有对计划文档进行修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按时保质完成既定目标,缺乏计划则工作中必然会造成一定盲目性。
(二)科研项目的选题。
86%的学生在前3个学期启动选题,61%学生在3个月内开题,29%学生在4-6个月内开题,另有10%在半年到1年内开题。有29%学生在选题时并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最好要符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成为导师研究项目组合的一部分,才有可能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资源匹配,以及通过最终成果验收。
(三)范围管理。
有24%学生的实际研究范围与原定的计划不符,主要原因是实验设计不足(41%)、导师要求变化(25%)、实验条件不足(14%)、个人原因(13%),因为资金不足的只占5%。科研项目的研究范围规划不足能会增加项目在经费、时间以及质量等方面的风险。
(四)时间管理。
91%的科研项目计划在一年半内完成;实际有40%的项目比原计划有1个月以上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进展不顺利(35%)、资源不到位(26%)、研究内容增加(20%)。从延时的主因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可能在时间计划过程中,没有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没有预留足够的缓冲时间。
(五)成本管理。
43%的导师在开题时没有明确项目预算经费;90%的实际经费支出在6万元以内;项目结束时,有30%的项目比预算超支10%以上,其中13%超支50%以上。由于缺乏经验和范围计划不足,会造成经费超支。
(六)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2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导师组;53%的学生和导师每2周内沟通一次,有12%的学生2-3个月和导师沟通一次;21%的导师很少组织全体研究生的学术交流;20%的研究生所在科室很少组织学术活动;13%学生没有感受到导师对其个人发展的关心。学生本人可以看作是完成学位论文项目的项目经理,导师组、实验室工作人员等都可以看作项目团队的人力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和沟通管理是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的关键。
(七)风险管理。
有78%的学生考虑过风险应对,32%的学生并不明确或没有风险考虑。没有风险应对计划的后果可能是项目失败,或者造成资金和时间上的浪费。
(八)采购管理。
73%的学生因订购试剂(44%)、借用实验室(21%)等需求与供应商签订过合同,有94%的基本完成合同内容。
三、结论与对策
(一)现有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很多院校和专家都认同培养研究生科研主动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只有少数专家认识到他们与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也紧密相关[1,3-4]。绝大多数院校研究生是在导师带领下的科研实践中逐步摸索科研组织的过程,缺乏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和要求,许多研究生在科研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沟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尽管科研方法已被列为研究生必修课,但此类教科书中通常以专业技能知识为主,例如科研程序、科研方法、科研思维、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很少涉及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方面的科研组织管理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科研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其创造性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
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是指研究生完成从选题到结题的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以及领导个人科研项目的能力。研究生科研项目管理是为研究生完成特定的学位论文,在规定的时间、资源约束下,通过临时性运行机制,通过运用相关知识、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不同的研究生在实际科研组织工作中可能遇到情况不尽相同,但完成科研项目都要不同程度涉及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范围、时间、质量、成本、人力、采购、沟通、风险、干系人等[5]。因此,通过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知识,可以提高研究生在科研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三)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应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培养:
1.项目管理知识。研究生应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掌握10大知识领域、5个过程组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2.项目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生应将上述项目管理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科研实践之中,将其贯穿于选题、开题、实施、总结、答辩、收尾研究生科研全过程。
3.个人其他相关素质。如行动力、沟通能力、影响力、管理能力、认知能力等。
为作好上述培养工作,研究生导师、培养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机制。该机制应当根据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全过程的特点,基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4个层次上,围绕提高研究生科研组织能力、主动性、创新性和培养质量,制定相应规范明确各层次在研究生培养不同阶段相应的职能、责任、流程以及模版等。
在执行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可以首先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管理指南》提供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所需知识,而后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管理标准》提供规范的流程、要求和文档模版,再分层次培训培养单位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再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管理标准,定期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管理标准实施情况并不断改进研究生学位论文项目管理,进而建立“知识—评估—改进”的循环提高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赵文平.优化培养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45-48.
[2]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4.
[3]瞿海东,陈慰浙.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及其差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29-31.
[4]周文泳,蔡三发,尤建新.论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质量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57-59.
[5]项目管理协会(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5-60.
[6]陶建兰,王德斌.基于项目管理的研究生学术科研创新活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6(12):61-65.
[7]裘生梁,祝莹飞,陈昱宁.项目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中的探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60-261.
[8]汪小金.项目管理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5(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