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关注价值观目标的课堂实现

2013-01-31江庆农

中学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美的价值观文本

江庆农

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学科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价值观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价值观引导意味着教师是代表社会而不是他个人对学生进行教化。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既服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又指引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一切教育要求都应该是基于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最终必定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理解成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价值观引导呢?

一是要充分利用语文文本进行价值观教育

语文课本收录了众多的文质皆美的文学作品,这是价值观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材料。

例如,我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究其原因,就是诗歌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教育功能和教化作用。诗歌是情、理、美的统一,是事、实、美的统一,“美”是诗的灵魂。《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歌特有的感情力量和美的力量,如春风,吹放花千树;如化雨,润物细无声。优秀的诗歌“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令我们感受到什么叫悲壮。一句“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不悔”,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感慨万千。“满江红”使我们热血沸腾,“我爱这土地”令我们心潮激荡。至于那些优秀的山水诗、爱情诗,又把人们带到一个美好而纯净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心灵澄澈。语文教学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是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内涵

我们的语文文本中蕴涵着平等、正义、尊重、公正等丰富的道德价值观。我们要依据学科文本,充分挖掘学科文本中蕴涵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美国老师在讲解格林童话《灰姑娘》时,深刻挖掘童话的内涵,一节课和学生交流了六个富有价值的话题:最喜欢谁和最不喜欢谁,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继母和姐姐自私但不是坏人,我们需要很多的朋友,要爱自己、给自己机会,你们会比伟大的作家更棒。这里既有封闭的话题,也有开放的问题。

老师通过有效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使用高级思维技能去分析事实和深度挖掘,从而得出有根有据的结论,而不是对文本简单的复制粘贴。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结论得出,能够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这节课给我们震憾和高山仰止的地方。

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的灌输:《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课文应该怎样分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比较两节课堂,并不是刻意否定中国课堂教学,但我们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缺少价值观的引导,缺少价值观的认同。我们错失了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时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觉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不为五斗米折腰,隐身“桃源”,于南山下构筑起精神圣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我们感觉苏东坡的生活态度,笑看红尘,洒脱风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感觉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先忧后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矗立成一座垂范千古的永恒丰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我们感觉到胡杨的生活态度,这生命的精灵,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无惧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着一袭生命的素衣,凭满腔真爱,挺立于无垠的荒漠面前,默默地为身后的芸芸众生撑起一片绿阴。它用自己的生命染绿沙漠,谱写出一曲回荡天地的慷慨悲歌。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让学生领悟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价值。

三是要高度重视课堂交往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师以身示范本身就是道德价值的呈现,即实现了德育的目的;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增加与情感沟通,使得教学内容更顺畅、更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即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在这充满生命互动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当中,师生双方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即这一过程本身就实现了每个个体当下的生命价值。“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我们的社会还不完美,我们自身也不乏瑕疵缺点,让道德由“空”而落“实”,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和谐产生真正的推动。唯有从自己开始“力行实践”,才能首先敢于承担,富于责任感,才能体验到“仁”而“爱人”,才能静心致“宽”而“恕人”。

四是要防止在创新的名义下错误的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有老师讲解《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这样评价狐狸:“我觉得这只狐狸还很有耐心,第一次骗不到,又说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肉骗到手为止。”而老师的评价是:“多有创意的想法呀!把掌声送给他。”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邱少云被活活烧死,是犯傻,而老师居然不置可否。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神圣的地方。那种以创新的名义进行的错误价值观引导应予以摒弃。

猜你喜欢

美的价值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