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2013-01-31王宝刚

职教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校企

王宝刚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1]在高职集团化办学中,如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基本合作原则

院校与企业合作双方都应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各自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与利益,秉承互利互惠共赢、利于持续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导向等基本合作原则。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育人合作绝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急功近利、追求形式,而应该立足长远与循序渐进。培养的毕业生是校企集团经过系统培育且精心雕琢而输出的“合格产品”,不仅是院校的“知名品牌”,更是企业目前急需或未来依靠的“关键部件”。因此,集团化合作育人必须遵循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最大限度满足育人需求。

二、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培养规格与用人需求融合——订单育人模式

所谓订单,指校企双方自愿签订人才培养或企业员工素质提升的供需协议,常见形式有学生培养冠名班、员工素质培训班等,实质是校企双方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隙对接”。在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学年分段”、“阶梯分段”、“半工半读”以及“弹性安排”等校企合作形式均可采用订单育人模式。

(二)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融合——全程育人模式

将文化素质教育渗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即全程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构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利用文化选修课平台,设置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文化论坛等职业素质培育活动;在企业专业参观、短期企业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等技能项目中,实施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等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三)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融合——实践育人模式

校企“共建、共用、共享”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中厂”与“厂中校”的建设,探索教学生产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有效地建设或升级改造实训基地和生产车间,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理实一体化学习及生产性实习的需要,真正达到“课堂化车间”实现现场教学,“生产性实习”创造企业效益。在集团内部彻底解决以往学生培养与上岗“两层皮、不贴肉”的不良现象,使院校的教学与企业实践这一关键环节有效连接。

(四)教育教学与技术研究融合——教研育人模式

构建教学科研融合互动机制,实现教研育人。(1)搭建校企科研信息互通平台。校企要积极通报技术合作的需求,组建校企技术研发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攻关,建立成果共享激励机制,拓展技术合作的空间;(2)教师要及时将技术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保持知识传授的先进性,还要注重技术成果的演化应用,设计创新性实验或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五)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文化育人模式

探索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四个层面的文化相互融合,具体通过三个途径实施:(1)工学结合促进融合,使院校与企业相互深入介入,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将企业文化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2)借鉴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促进融合,将企业氛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实现校园文化企业特色,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文化熏陶;[2](3)校企联合开展学生课外活动促进融合,构建学生与员工文化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对接活动。

(六)教学团队与能工巧匠融合——双师育人模式

建立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通过企业实践锻炼,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增进感情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的养成;建立企业能工巧匠兼职承担教学工作的聘任机制,使院校教学团队得到必要的充实,也促进了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通过校企人员的互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集团育人的水平。

三、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保障机制

在高职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保障机制主要分为外部保障机制与内部保障机制。[3]外部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政府主导与行业指导的“双核”保障机制;内部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制度机制,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各种基础文件和相关制度;(2)保险社会化机制,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时,学生实习实训之前做好保险投保工作,增强抵御事故的能力;(3)激励机制,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充分调动校企人员参与的主动性;(4)约束机制,集团内关联单位签订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共同履行;(5)情感机制,增强双方相互理解与信任,珍惜在合作中建立的友谊。定期互访,加强联系与沟通,换位思考满足对方需求,形成校企融合长效机制和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合作中出现分歧,要及时沟通,做好协调与处理工作。

四、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成效

目前,国内一些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都搭建了“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共育人才、共赢发展”的合作平台,并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对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国家示范性期间以及2010年4月通过国家级验收至今,始终坚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了丰富经验。学院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服务“三农”,促进黑龙江社会经济建设,于2009年牵头与世界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及大型国营农场等组建了农机制造类教育集团,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哈尔滨“三大动力”、中航工业哈飞及东安等名企组建机械制造类教育集团,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及北大荒集团等组建农业技术类教育集团,等等。在相关专业组织实施了“两轮实践”工学交替培育现代化农机使用与维修人才、“校农联合双主体”培育农业工厂化和精准农业人才、“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工学交替培育现代制造业急需紧缺型人才、“职业能力递进式”工学交替培育紧缺型汽车检测维修及营销人才等培养模式。创新了“双主体模式”、“校协(行业协会)模式”和“四订(订内容、订标准、订形式、订就业方向)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实践证明,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合作原则建立高职集团化办学组织,通过科学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提升了高职办学的育人文化,增强了教师的育人能力,强化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其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1]余秀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5-16.

[2]张立新.试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8):38-39.

[3]冉新成.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73-174.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