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3-01-31黄和平陈卫东鹏汪电雷陶春蕾
黄和平 陈卫东 黄 鹏汪电雷 陶春蕾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230031)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
黄和平 陈卫东 黄 鹏*汪电雷 陶春蕾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230031)
药事管理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对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结合当前实况,提出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学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对策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药学类边缘学科[1],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药学各专业晋升及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药事管理学在药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对药学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积极推进药学类各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加强学生实践和能力培养。临床药学教研室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致力于将药事管理学建设为校级及省级优势学科、精品课程。
1 学科发展历程
1.1 国际药事管理学上个世纪初起源于美国[2]。1984年,美国教授Manasse和Rucker指出药事管理学是药学
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主要应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各种药学实践环境规律的学科。这就表明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设置上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通过网上检索,发现美国含医药专业的大学中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普遍开设,如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威斯康星迈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等。药事管理学在欧美各国已得到快速发展,课程体系也较为完善。
1.2 国内我国开设药事管理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部分高等药学院校开设了药物管理法、药学伦理、药房管理课程[3]。1954年高教部颁布的药学教学计划中,药事组织列为必修课程,1956年各药学院校正式成立了药事组织学教研室,开设药事组织学。1964~1983年间各高等药学院校停开此类课程。1980年,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举办了全国药政干部进修班,正式开设药事管理课程。1985年药品管理法实施后,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再度引起广泛重视。1987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将之列为药学专业必修课程,并制订了课程基本要求。至2001年,我国高等药学院校普遍开设了药事管理学课程。
1.3 我校应国家教委要求,安徽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开设药事管理学课程,最初设置于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随着学科成熟及课程体系的逐渐分化,药学院于2009年成立了药事管理学科的专业教研室即临床药学教研室。至今,约4000学生通过了药事管理学课程学习,效果良好。
2 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现状
2.1 总体成绩我校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从2001年开设至今,共走过了12个春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手段等从早期的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目标逐步明确,教学管理亦走向规范化。课程开设从早期面向中药学、药学两个专业拓展到如今的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专科)等5个专业,共4000余人通过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反馈效果良好,为我国药学事业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2 师资队伍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药事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稳定发展,师资结构日趋完善,学术交流日益增加,教学、科研水平在交流与探讨中提高显著。在师资队伍方面,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师资队伍中,不仅拥有从事临床药学二十余年,先后担任医院药剂科主任、院长等职的专职、资深教师,还有对药物生产、研究与开发拥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学者。另外,在学校、学院关心下,本学科中的青年教师也正在茁壮成长。
2.3 教学研讨临床药学教研室重视教学研讨与交流。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学会议,开展集体备课和检查性听课活动,并经常派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积极组织课程建设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业务水平。
2.4 教材建设临床药学教研室积极筹划、参与教材、论著的编著工作,参编或主编了《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新药研究与开发》、《药事管理学》、《安徽省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药事管理与法规》、《无水乙醇药学理论和临床研究》等多部与药事管理学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教材、专著。此外,本课程组还组织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工作。
2.5 课题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课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研的教学项目仅两项,即《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药事管理法规》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2.6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近年来,我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设计)涉及药事管理内容的数量明显上升。药事管理学学科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每人每年约带教5~8名毕业生。
3 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药事管理学也需要开设调研实践课程,以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起步晚,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学时有限等原因,授课模式当前还主要集中于课堂理论教学,尚未开展社会调查及设计模拟实验等教学。
3.2 内容庞杂而学时有限药事管理学是一个涵盖相当广泛的学科领域,内容涉及药事法规、监督管理、经营管理、信息交流、组织行为等各个方面。我国最初设置药事管理课程时,因为是新建学科,加之当时药学事业总体状况相对简单,因此内容包含了药事管理各领域的基本介绍。这一内容框架在各院校一直沿袭下来,我校也不例外。我校限于实际情况,药事管理学课程仅36学时,学时总体偏少,而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至今内容已日益丰富深入,在有限学时内很难将药事管理学全部内容讲解清楚,教师只能作蜻蜓点水式教学,学生则走马观花,很难真正理解药事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价值。
3.3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目前我校药学的几个主干学科,如药学、药剂学等均形成了课程体系。以药学为例,前期开设有机化学、药理学,后期开设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彰显了学科重要性。而对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而言,由于药学院中药、药学等本科专业仅开设药学概论、药事管理学两门课程,缺少前期铺垫课程和后期的具体化课程,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单薄。
3.4 师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我校药事管理学教师主要毕业于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能力相对欠缺,因此,从事深层次的教学、科研工作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较少,知识
更新较慢,难免影响教学质量。
3.5 科研力量薄弱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时间较短,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较少。目前,申请的科研课题少,承担省、部级课题更少,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
3.6 高层次人才培养落后我校开展研究生培养已有30余年,如今拥有16个硕士学位、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但我校药学教育中至今没有药事管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而是挂靠药物制剂专业。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我校药事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状况极不适应。
4 发展对策
4.1 设置药事管理学实验(实践)课程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药剂、药理、药分、药化等均有强大的实验课程支持,药事管理学也需要开设调研实践课程,以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实践能力。药事管理学实践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药事管理学的学科地位。
4.2 增加药事管理学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药学教育中,没有大而全的药事管理学课程。但在我国目前药学教育状况下,药事管理学学科处于十分弱势地位。因此,在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未分化情况下,建议增加学时,并将教学内容集中在药事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法律法规的介绍方面,如药事管理、药品、药师及药事组织等基本概念,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标识物管理、中药管理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基本法律法规。
4.3 开设药事管理学学科专门化课程在设立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议逐步开设药事管理学科专门化课程。如在前期开设药学概论、药学伦理学等课程,后期开设药事法规、药品市场营销学、医院药事管理、制药企业生产管理等课程。在做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最好互为补充,前后继承,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开课形式上最好采取选修课,以避免与其他学科产生冲突,也便于灵活调整课程与安排师资。
4.4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和完善药事管理学课程,师资是关键。学校一方面应尽力引进药事管理学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鉴于药事管理学学科的特殊性,多请各具体药学领域中的专家或资深人员开设讲座,在增加教学形式多样性、弥补师资不足的同时还可促进沟通,加强交流。另外,还可聘请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专家长期授课,以弥补师资不足。
4.5 促进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建议学校在校级科研课题的招标中,要有计划地列入药事管理学研究的课题。鼓励老师申报、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撰写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广泛交流。支持教师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院药房等单位加强联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争取科研经费。
4.6 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的成功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体现。能否培养出高层次的药事管理专门人才,直接关系到我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发展起步晚,因此,可以联合学科力量较强的兄弟院校共同申报、联合培养作为开展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加强我校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学科建设也是我校未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5 展望
药事管理在确保社会公众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品,推动整个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我校药事管理学科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在教研室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定将取得长足进展,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管理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于美玲,文友民.药事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药事,2012,26(3):311-312.
[2]杨悦,罗向红,孙利华,等.本科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86-788.
[3]孙源,江滨,史录文.我国药学院校药事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药事,2005,19(4):240-241.
[4]陈玉文,成琳琳.对药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查[J].药学教育,2009,25(4):19-21.
[5]常云成,叶桦.关于药事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药事,2007,21(5):351-35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47
1672-2779(2013)-11-0071-03
��杨 佳
2013-05-13)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No:2012jyxm299];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No:yb201216-zc];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No:yb201107]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