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

2013-01-31刘远明唐兆海黎秀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肝经合板龙胆

刘远明 唐兆海 黎秀兰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中医院,万安343800)

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

刘远明 唐兆海 黎秀兰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中医院,万安343800)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1]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2]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上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结果 6天内临床治愈25例,占69.4%;10天内临床治愈11例,占30.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开展。

蛇串疮;龙胆泻肝汤;雀啄灸;中医药疗法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本病又称“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疮,痛如火燎”。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由于其疼痛剧烈,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自2009年以来,我处对所诊治的肝经郁热型蛇串疮患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3]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取得了独特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发病部位:胸肋、腹部18例,四肢3例,头面部2例,颈部13例;病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10天;均经确诊为“蛇串疮”。

1.2 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肝经郁热型:其形如粟,色赤红,密集分布,疱壁紧张,红灼热,痛如针刺,痛处拒按,伴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①低热、倦怠等前驱症状;②皮肤损害:初起皮肤潮红,在潮红基础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皮损沿肋间神经呈单侧分布;③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中老年患者易产生后遗神经痛;④多发于春秋季,愈后获终生免疫;⑤可有顿挫型、坏疽型、泛发型带状疱疹。

1.3 治疗方法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黄芩12g,栀子12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生地黄10g,柴胡10g,甘草5g。患部灼热加紫草10g,板兰根10g;发于面部加菊花15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疼痛剧烈加川楝子15g,延胡索15g。每日一剂,加水400mg,煎取汁250mg,早晚分服。

板兰根酊:用95%酒精500毫升浸泡板兰根50克6月即可。板兰根酊雀啄灸即用止血钳夹棉球(内径约2厘米)沾板兰根酊半干半湿,点火雀啄灸患处及外围2厘米面,闪火瞬灸即熄,以防烫伤,循环2次,3天一次,直至痊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皮损全部消退;有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基本消退;无效:疼痛无减轻,皮损无变化。

2.2 疗效 龙胆泻肝汤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25例6天痊愈,占69.4%;11例12天痊愈,占30.6%。总有效率为100%,无后遗神经痛[4],无烫伤疤痕,眼周灸宜慎重。

3 讨论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种亲神经和亲皮肤特征的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或鼻黏膜侵入人体,通过逆行轴突运转方式入侵神经系统,然后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潜伏存在,当对水痘-带状疱疹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如疲劳,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均可诱发此病。此病毒在受侵害的神经节内大量地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疼痛的程度可因年龄、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这可能与人体感觉神经的稳定性[5]有关。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人,愈后很少复发。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注意休息,忌辛辣肥甘刺激饮食。应与漆疮、膏药风鉴别,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在接触部位,与神经分布无关,无疼痛,自觉灼热、瘙痒。热疮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肝经郁热型蛇串疮多因火热病毒侵犯所致,多因内伤情志、肝郁化火、肝胆火盛或素体湿盛,外感毒邪而发病,毒邪内侵而化热,外蒸皮肤,热邪外越可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湿热蕴发可出现水疱,火热内盛,湿热蕴结皮肤,壅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所以治疗当清肝泻火,解毒利湿,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大黄泻肝胆之火;栀子、黄芩泻火燥湿,清热解毒;车前子、泽泻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柴胡疏肝理气,引药直达病所;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现代药理证明,白芍与甘草相伍,镇静、解痉、抗炎作用增强,白芍、甘草与柴胡合用,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全方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之功。板兰根酊雀啄灸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郁毒。两法合用,简便易行,共奏奇效,便于推广。

[1]李志胜.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3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5):412.

[2]朱杰.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30例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5):39.

[3]冯洲,张彦敏.神灯照灸法治疗头面带状疱疹剧痛6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15-16.

[4]卢乐苗.刺络拔罐加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124,126.

[5]赵南,张玉洁,张桂珍,等.隔姜灸法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3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3):8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24

1672-2779(2013)-21-0035-01

苏 玲

2013-07-08)

猜你喜欢

肝经合板龙胆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铺层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癫痫发作期痰火扰神证的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