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分析思考

2013-01-31段绍晖

中国考试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习型自学考试

段绍晖

自1980年创建,1981年试点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经发展了30余年,根据制度建设和功能任务的变化情况,可以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建发展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从1980年到1988年,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最初创建到积极参与试点并逐步探索尝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自学考试主要是为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一代青年提供学历补偿教育,圆他们的大学梦;第二阶段即1989年到1998年,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被十年动乱耽误的一代考生已基本上完成学业,高考落榜生、中专生、高职生以及民办学校学生大量加入自考队伍,自学考试开始承担起高等教育学历补充的任务;第三阶段即1999年至今,1999年对自学考试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高等学校开始持续扩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要求。自此,高等教育开始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方向发展,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之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给了自学考试新的历史任务,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1 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的基本形势

1.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在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 983亿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 26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 791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1.2 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阶段,甚至在有些省市已经实现了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阶段迈进,完成了历史性跨越,为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政府所要求的15%的目标,从数字上来看达到了马丁特罗理论中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基本进入大众化初期阶段,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截止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2%,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的北京和上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跨越。2003年,北京和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2%和53%,率先进入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2004年,天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也跨入了普及化发展的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高等教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多种教育形式共存,接受高等教育渠道日益丰富,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独立本科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含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学习形式。同时,各种教育形式为了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促进人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纷纷开通了更加开放、灵活和便利的学习途径,如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立开放大学、职业教育分级改革试验、高等职业教育免试登记入学等。

1.3 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

进入21世纪,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普及和推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引导着全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终身教育,并将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发展目标。

2001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被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中。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并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2010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在继续教育章节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精神,各省市也在自己的规划纲要中明确了要求。例如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提出要进行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验,要“改革自学考试内容,方便市民个性化学习和弹性学习。探索宽进严出、自主学习、学历与资格证书并重的开放式教育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制度,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步伐”。

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时强调,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跨进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传承与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

1.4 自学考试生源逐年减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源不断减少,尤其是学历教育考生人数下降明显。200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考生人数在达到1 300余万人次的峰值后开始下降。2009年,非学历教育考生人数开始超过学历教育考生人数,两者差距逐步拉大。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人次已降为853.9万。

2 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对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30余年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自学考试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和自学考试考生规模下降、群体变化对自学考试提出了新的难题。进入历史新时期,实现自学考试的永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正在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前面提到,根据功能任务可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当前,自学考试正处在第三阶段,在自学考试被纳入继续教育范畴肩负着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的使命时,自学考试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策略,找到准确的发展定位。那么,首先要回答下面3个问题。

2.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建设学习型城市对于国家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它是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自学考试强调“教考分离”、“以考促学”,是对学习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特殊高等教育形式。它开放、灵活、自由,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考试和检验属性。正是自学考试这种与生俱来的继续教育性质,无疑将使它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总要的作用。那么,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就成了自学考试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2.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潜在考生是谁

被十年动乱耽误的一代青年和大量的高考落榜生都曾是自学考生的主力军,但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峰值1 050万后开始快速下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不断减少。这一增一降使传统意义上的考生规模这块“蛋糕”变小。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和多种高等教育形式并存,使得自学考试分得的“蛋糕”就更小。但是,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提高适龄青年的知识水平,而是全民素质、全民学力的整体提高。以北京市人口构成为例,据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61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16.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615.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95.3万人。此外,北京市还有近800万的流动人口。北京市的人口是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为自学考试挖掘潜在考生提供了无尽可能。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潜在考生是谁?

2.3 这些潜在考生需要怎样的学习服务

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考生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考试服务、信息服务、评价服务等。其中:考试服务包括开考专业、提供教材、网络助学、新生注册、考试报考、考试组织、试卷评阅、组织实习实践、毕业答辩、毕业审核等;信息服务包括考试咨询、考试信息发布、考生信息维护等;评价服务包括成绩发布、成绩核查和诊断性评价等。现有的服务尚有不足之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过多地倾向于自学考试的考试功能,忽略了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对考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比较薄弱。这些服务的提供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考生来设计的,当自学考试走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时候,考生群体势必要发生变化,而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考生群体又会提出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服务需求,与之相应的就必须要思考这些考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学习服务,我们的管理理念、质量控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方式、助学活动组织等究竟需要如何改革才能与之相适应。

3 实现自学考试永续发展的思考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反映思想。认识影响决策,决策体现认识。自学考试如何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完成好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布置的新任务,思想与认识问题必须要放在首位。只有思想正确,认识到位,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

3.1 客观看待生源减少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源不断减少,考生流失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人提出“自学考试消亡论”,认为随着生源的减少自学考试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不复存在。另有一部分人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想方设法扭转局面,尽快增加生源。这些想法正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一种体现。自学考试生源减少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原因,又有自学考试制度自身原因。外部因素中,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渐减少,普通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多种高等教育形式并存发展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学考试考生数量,人数下降也合乎常理。相反,倒是自学考试制度自身的一些原因值得自学考试工作者们进行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

3.2 增强科学发展观念

自学考试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不同,它涉及的人和事务众多,在处理自考事务的时候就要注意协调好各方关系,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目前对于自学考试发展的研究和讨论显然还没有上升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观的层面。

规划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未来,需要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思考如何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如何处理好自学考试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如何处理好自学考试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三,如何处理好自学考试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第四,如何处理好市考办、区县考办、主考学校、助学组织、委托开考单位和考生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3 建立起全局性和系统性观念

在国家层面上,党和国家在做规划和部署的时候会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当作一盘棋,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统筹发展。自学考试同样是一件系统性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引发其他环节上出现异常。这就需要把握全局性的角度,分析自学考试面临的形势,从国家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从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从自学考试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但是目前我们的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急于解决问题,而没有思考当前的做法是否会引发其他问题,是否考虑全面。

自学考试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自学考试的考生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没有观察到这种变化,或者对这些变化不敏感,思考不到这些变化会对自学考试产生哪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而是继续沿袭传统的做法,没有及时对自学考试的顶层设计进行调整,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结果。

3.4 明确发展定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0余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自学考试历史的分析中也提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自学考试的考生群体不同,发挥的功能也不同,高等教育的学历补偿和学历补充任务已基本完成。随着考生群体的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需要在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和所面问题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3.5 建立起立体质量标准

自学考试发展中始终严把质量关,坚持把质量作为自学考试的生命线,将保证人才质量贯穿到自学考试的各个环节,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试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并与之相适应的。当自学考试在新阶段找到准确的发展定位之后,紧接着面临的就是质量标准问题。建立新的质量标准就是要回答自学考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人?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要使高等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些准备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他高等院校的任务更多地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自学考试要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发挥作用,要为全民素质的提高服务,必然不能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精英人才的培养上,而是要重视新时代所需要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劳动者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

人才的培养过程。自学考试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众多环节,每一环节都会涉及质量标准的问题。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是必须要对控制自学考试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目前,各环节中与自学考试重新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不适应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结构布置。截至2012年自学考试现有专业821个,专科层次专业427个,本科层次专业394个,涵盖文、理、工、农、医、管等十大学科门类。但是,有的专业设置口径过窄,边缘专业发展缓慢,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弱。

第二,主考学校选择。以北京为例,截止到2012年,北京市自学考试有主考学校23所,其中“985”高校6所,“211”高校13所(6所大学既是“985”高校,又是“211”高校),普通院校只有10所。自学考试依托主考学校开设专业,考生反映的是主考学校的学生标准,过多的重点大学承担主考学校的工作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课程与教材建设。目前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没有体现出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有的课程所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知识更新速度过慢,脱离社会现实。

第四,考核方式。在各种高等教育形式考核方式日渐多元化的情况下,自学考试的考核方式显得过于单一。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自学考试开考课程983门,其中考核方式采取笔试的课程840门,采取非笔试的课程143门,仅占课程总门数的14.5%。此外,笔试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考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再有,自学考试的考核方式多数为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无法对考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检验。

人才的衡量标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的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言下之意,即自学考试专科学生水平应与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水平一致,自学考试本科学生水平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水平一致。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相同学历层次的自学考试学生应与主考学校普通学生学历水平一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依托主考学校开设专业培养人才,那么对自考生的要求就应与其主考学校的学生要求相一致。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建立高等院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自学考试在选择主考学校时也应进行分层和分类,制定不同的衡量标准,并据此制定专业的考试计划、课程设置、考试大纲、组织命题和考试。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北京、上海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EB/OL].新浪教育:2004-02-02.http://edu.sina.com.cn/l/2004-02-02/60184.html.

[3]刘延东: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EB/OL].人民网:2011-12-25.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6705774.html.

猜你喜欢

学习型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