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字打头的四字格成语模糊语义及其英译研究
2013-01-30信晓倩
信晓倩
(曲阜师范大学 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一、引语
四字格的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灿烂的明珠,是汉语独有的特色。带有数字的四字格成语兼具了中国文化的平衡美和数字独有的精确性。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带有数字的四字格成语又具有着模糊语义的特性,这又大大丰富了其表现力。因此,有着悠久生命力的汉语成语尤其是四字格成语经久不衰。
二、以“百”字打头的四字格成语
四字格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类现象,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四言格式为主。四字格成语经过锤炼,常常是“意合法”的佳作。另外,成语大多是历代沿用下来指代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被使用了上千年,固有文言色彩。能流传至今者,均久经时间洗礼,都是千锤百炼之作。
(一)四字格成语的定义
汉语四字格受形式上四个字的限制,可大致分为两类:四字格习语和四字格成语。汉语四字格习语是指由汉语四个字自由组合的短语。而汉语四字格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1978: 135)。
(二)四字格成语的功能
四字格成语受形式的限制,又有着精炼、简洁、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它们使汉语丰富多彩,表现力更加强大。此外,四字格成语本身具有结构平衡,言简意赅,表意明确,古朴典雅,音节整齐,韵律协调等特点(张秀艳,2005,3)。四字格成语语势大气,读来铿锵有力,和谐悦耳。
(三)以“百”打头的四字格成语
数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公元前五世纪的数学家鲁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而汉语四字格成语巧用数字的联想意义和丰富内涵,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以“百”打头的四字格成语具有所有数字四字格成语的优点,由于历来中国人民对“百”的情有独钟,以“百”打头的四字格成语,满足了人们追求长远美的期望,如“百年好合”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美的追求,“百花齐放”体现了人们对学术、艺术等繁荣的期待,“百世流芳”指的是美名永传于后世。这些夸张修辞的应用,能让读者获得一种美的、形象的鲜明感受,取得一种其他直抒胸意的言语无法达到的效果。
很多成语故事背后都有美丽的典故作支撑,这就大大增强了成语的可读性,文化的丰富性,含义的隽永性。如:“百川归海”的成语背后有个美丽的典故,在《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中指出,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入大海一样,个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今来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现代汉语大词典,1987)。而“百步穿杨”也有一个故事,《史记·周本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在春秋时楚国养由基(湖北襄阳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用来形容剑法或枪法非常高明(现代汉语大词典,1987)。
三、以“百”字打头的四字格成语的模糊语义
模糊语言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以及伴随而来的无限性和灵活性,再加上四字格成语本身具有表意明确,古朴典雅,韵律协调等特点,给人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任凭人们去体验、去联想、去补充,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形象,获得审美的快感。
数是观念和符号的结合,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许多数字经过“泛化”,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它在句中起着抒情达意、渲染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语势的修辞作用。如“百发百中”、“百思不解”等。除此之外,很多有数字的成语采用实数虚指的方法,达到了模糊语义的目的。如,“百花争妍”等。“百花争妍”中的数量词并不是实指其数,并不表示一百朵花,“百”只是表示“多”的概念,它表示的数量是象征和抽象的意义。
关海鸥(2007)指出:“模糊性既指客体即认识对象本身客观存在的类属与状态的不确定性;又指主体对客体即认识对象的不确定的认知,即对客体认知的不确定性;也指主一客体在认识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呈现的不确定性。从认识论和认知科学的视角而论,语言的模糊性是在对客体、主体、主—客体关系这三种因素的认识进程中形成的。”王秉钦也认为,“数”除了“计算”这一基本功能外,还有语言上的修辞功能。当一个数不表示具体的实数,而只是一个虚数时,在语义上就会产生模糊的现象,当被放在特殊的语境时,这些数字就会由数量向特定的形象转变。如:“百炼成钢”、“百战百胜”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百炼成钢”中,“百”字表现了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如磐石的意志;“百战百胜”中两个“百”字,烘托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形象。
四、以“百”字打头的四字格成语的翻译
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四字格成语“无声”,却又胜“有声”。三言两语不仅只是画龙点睛式的写意,还是蜻蜓点水式的勾勒。“百”字经过“泛化”,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它在句中起着抒情达意、渲染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语势的修辞作用,体现一种磅礴气势与美学意趣。
(一)翻译模糊数字的原则
有关翻译模糊数字的原则,学术上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龚爱华(2008: 1)认为,翻译模糊数字应遵循三个原则:民族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和形象性原则。而陈琳霞(2007: 1)在《模糊数字英译的顺应性原则》一文中指出,翻译模糊数字时,应遵循文化顺应、语境顺应、结构顺应这三个原则。杜晓萱(2012: 3)在《论汉语古典诗歌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中指出:“为保障模糊数字的译文具有可读性且能被广泛接受,我们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以下三条翻译原则:保持原意、可读性和形象性。”而对于以“百”字打头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翻译,笔者认为翻译的黄金法则是将其原语与读者的感觉等值的效果翻译出来。
(二)翻译模糊数字的方法
1.保留数字直译法
由于汉英民族对模糊数字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理解大致相同,在不影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数字直译。如:
百里挑一 one in a hundred
百读不厌be worth reading a hundred times
百发百中a hundred shoots, every shot hits the target;
译文分析:“百里挑一”直译为“one in a hundred”,指一百个人里面择优录取,选出一个来,对西方人来说也是不难理解的;“百读不厌”直译为“be worth reading a hundred times”指书等有阅读的价值。
2.舍弃数字意译法
还有一些数量词不表示数的概念,而仅仅是习惯说法。翻译时不宜死板地将数词的指称意义译出,而应着重译其蕴涵意义,有时为了让英语读者获得与汉语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只能舍弃原文数字的优美结构和生动性而采用意译法。汉英语言中,对模糊数字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时需要变动数字以符合译语的习惯。如:
百依百顺obedient in everything, all obedience.
百折不挠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 be dauntless, be indomitable
百废俱兴all that was left undone is now being under taken; all neglected tasks are being undertaken.
译文分析: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数量译词。因此,在“百依百顺”的译文中,果敢地放弃了对数字“百”的翻译,而译成“obedient in everything, all obedience.”在“百折不挠”中,将“百”的意义渗透到译文中,译为“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 be dauntless, be indomitable”。
3.等效数字加注法
许渊冲先生的“三化”(浅化、等化、深化)原则对于数字“百”的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当然,要做到译文的忠实对等以及风格再现,就要形意兼顾,即:成语的翻译无论在“形”上还是在“意”上都能完整地传达原成语。如:
百步穿杨shoot an arrow through a willow leaf from a hundred paces away—shoot with great precision.
百川归海all rivers flow to the sea—all things tend in one direction—everyone turns to somebody for guidance.
百死不僵a centipede does not topple over even when dead. Or a centipede dies but never falls down.
译文分析:以上两个成语在古文中都有出处,因此仅仅直译或仅是意译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时我们就采取等值翻译加注的方法,以使数字等效为意义,便于理解。因此,“百步穿杨”译为“shoot an arrow through a willow leaf from a hundred paces away—shoot with great precision.”前半部分说明背景,后半部分解释意义。“百川归海”的译文,将“百川”等值为“all rivers”译为“all rivers flow to the sea—all things tend in one direction—everyone turns to somebody for guidance.”先说明典故,后再解释,译法可谓是妙笔。
五、结论
总之,数字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知识。数字的模糊语义翻译比一般词语棘手得多,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对等就能使人理解的,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换言之,译者一定要对具体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准确判断数词的模糊性的运用情况,这样才能使用适当译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译文才能准确而得体。
参考文献:
[1]蔡宇学.“万千气象”译传神——论毛泽东诗词中数字“万”“千”的英译策略[J].外语研究, 2012,(10).
[2]陈琳霞.模糊数字英译的顺应性原则[J].宁夏大学学报,2007,(1).
[3]杜晓萱.论汉语古典诗歌中模糊数字的英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未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龚爱华.数字的模糊语义及其英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5]关海鸥.模糊语言学架构下的语义模糊性理解与翻译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5).
[6]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秦晓艳.唐诗中语义模糊数字的英译[J].文化与研究, 2011,(9).
[8]孙梦梅(等).汉语成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8.
[9] 张秀艳. 汉语四字词组的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字典编辑室.现代汉语成语大辞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