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白鹿原》到“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作家、作品与出版社的品牌互动

2013-01-30文/肖

中国出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白鹿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忠实

文/肖 严 宋 强

2013年3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颁奖典礼。这个奖是《白鹿原》的作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出资设立的。由作家出资奖励编辑,这在中国出版历史上尚属首次。许多到场的媒体记者纷纷表示疑惑:现在的市场都是出版社追着名作家跑,哪有名作家自己掏钱给出版社奖励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被留传下来,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而几乎没有人去关心作品背后的编辑。在很多人眼中,只有“大作家、小编辑”之说。编辑自古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是为作家服务、为作品添光加彩的。与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耀眼光辉相比,编辑似乎显得很孤独、很落寞。但是,凡是与好编辑发生共鸣、在创作上得到好编辑“画龙点睛”般指导的作家,在内心里都对编辑充满了感激。只有从编辑身上受益的作家,才深深懂得编辑的重要,懂得他们工作的分量。

在“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的背后,不难发现有这样一条线索:因为有了作品《白鹿原》,作家陈忠实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了不解之缘;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和推广,《白鹿原》被成千上万的读者阅读,并荣获了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三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并且都成为著名品牌。

一、陈忠实、《白鹿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的时候,著名诗人艾青先生曾以“作家之友”四字题词庆贺。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韦君宜曾说过,作家就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可以说,敬重作家、理解作家,与作家保持相知相守的密切关系,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

陈忠实先生曾说:“我作为一个作者,回顾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我发现,在很多时候,甚至在一些关键的当口,都有让人敬重的文学编辑对我的扶持和帮助。文学编辑们不仅是扶我上文学战马的人,甚至是扶上马、送一路的人。”[1]在关键时刻给予陈忠实帮助的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陈忠实第一部中篇小说《初夏》,是在《当代》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编辑和主编反复修改三年才得以问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与他信守了20年的文学之约,最后得以出版。

早在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就开始向陈忠实约稿。那时的陈忠实才发表了两万字的小说,只是个业余作者,还不出名,他感到惶恐不安。到1992年春天,陈忠实给何启治写信,告诉他长篇小说写完了,何启治已经从一个普通编辑成为《当代》杂志的常务副主编。何启治说:“这部稿子我几乎等了20年。”他马上派编辑高贤均、洪清波路过西安时将稿子取回来。高贤均看完稿子后给陈忠实写信,说这部小说让他感觉非常好。[2]何启治回忆说:“陈忠实拿到信,嗷嗷嗷叫了三声,一屁股跌到沙发上。交给编辑稿子的时候,陈忠实心里有句话没讲出来,‘把生命也一起交给你们了’。他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憋得眼泪在眼圈直打转。我后来问陈忠实,编辑是怎么夸的,他说记不清楚了,仿佛有开天辟地这样的用语。”[3]可以说,《白鹿原》的出版已经成为文学界、出版界津津乐道的故事。陈忠实、《白鹿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故事的三个关键词,被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提起。

因为《白鹿原》,陈忠实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它不断重版、责任编辑换了好几个,但所有的编辑都在精心呵护。自出版之日起,《白鹿原》就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持续而重大的影响,并于1997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随后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越南文、蒙古文、法文出版发行,还陆续被改编成连环画、秦腔、话剧、歌剧和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

《白鹿原》也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常销不断的畅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其纳入不同丛书、套书,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出版,如纳入过“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中国文库” “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等多个系列丛书。为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它的文学成就,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于2000年7月出版过《〈白鹿原〉评论集》,并出版过研究著作《陈忠实论——从文化角度考察》(畅广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利用各种机会来推广和宣传《白鹿原》。2012年9月12日,借电影《白鹿原》上映之机,同时也为纪念《白鹿原》出版2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暨纪念版、手稿版揭幕仪式”,邀请了陈忠实及《白鹿原》的电影导演王全安、舞剧《白鹿原》导演夏广兴等参加活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引起媒体、读者的强烈关注和积极反响。人民文学出版社借机推出了《白鹿原》精装纪念版和手稿版;精装纪念版在短短几个月内销售20余万册,手稿版则几近售罄。借助这次活动,再次激活了《白鹿原》的魅力,再次提高了作者陈忠实的知名度,也再次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知道了陈忠实、《白鹿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故事,扩大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读者,尤其是在年轻读者中的影响力。多种因素的因缘际会,再次激发了《白鹿原》的畅销潜力,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被列入图书排行榜的前10名。

针对一些出版社藐视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专有出版权,擅自出版、扰乱市场的行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进行积极维权,将某家出版社告上法庭,成功地维护了作家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法权益。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征得陈忠实先生同意,正在努力将《白鹿原》往欧美国家推广,希望世界上更多的读者能欣赏它的艺术成就,感受它的文化魅力。

二、陈忠实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知相守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努力得到了陈忠实的认可。其实,在陈忠实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自己掏钱,设立一个奖项,回馈人民文学出版社,回馈那些为当代文学出版做出贡献的默默无闻的编辑们。当陈忠实提出这一愿望时,人民文学出版社非常感动,欣然接受。2013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两年评选一次,奖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编辑,以鼓励当代文学编辑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原创图书的出版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特别设立了“《白鹿原》出版纪念奖”,对在《白鹿原》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编辑予以奖励,该奖特别奖由何启治获得,荣誉奖由刘会军、朱盛昌、洪清波、高贤均、常振家获得。借助这个活动,人民文学出版社向社会再度宣传了陈忠实、《白鹿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故事,再度提高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知名度。

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将此活动作为展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长篇小说出版成就的一个大好机会。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还设立了“特殊贡献奖”,对过去几十年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长篇小说编辑出版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编辑予以奖励,包括责编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出版政府奖和茅盾文学奖图书的全体编辑,该奖项由于砚章、王建国等17人获得。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由杨柳、孔令燕获得,杨柳编辑的《天香》荣获第四届红楼梦奖,《武昌城》荣获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孔令燕编辑的《古炉》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有记者追问获奖者之一、《当代》杂志编辑周昌义拿了多少奖金时,他幽默地回答:“不是很厚,但人民文学出版社追求的不是钱的厚度,而是钱的分量。”是的,奖金也许并不算多,但陈忠实先生这份厚厚的情谊、作家与编辑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

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全国重要媒体和网站均有报道或转载。许多媒体将其与百道网近期举办的“中国好编辑”评选活动相提并论,给予很高评价。[4]

三、作家品牌、作品品牌和出版社品牌的互动

出版社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它出版的核心图书,更离不开它拥有的核心作者资源。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大楼二楼拐角处,有一个贴满了中外著名作家画像的展板,上面写了一行字:“每天,人民文学出版社面对他们的目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员工在自编自演的小品中也提到:莎士比亚、普希金、鲁迅,等等,他们才是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真正的主人!正是出版了这些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才奠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地位、打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展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白鹿原》这样的故事。如《林海雪原》经过了龙世辉的修改后脱胎换骨;钱钟书的《围城》,上世纪80年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后名声大噪,成为至今仍畅销不衰的常销书;阿来的《尘埃落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前曾遭遇许多出版社退稿,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声名鹊起,并荣获了茅盾文学奖。李国文亲切地称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母校”,许多作家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作为成熟的标志。

虽然在当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出书时间的要求越来越快,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也未必像以前那样认真。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阅读的热点肯定会聚焦在高品质高品位的图书上。而高品质高品位图书的出版,仍然需要作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人民文学出版社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将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事业之本,始终将出版精品作为第一追求,始终将为作家服务放在第一位。高品质的图书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对于新入社的编辑,该社都要求到校对科实习半年,都要接受各种社史教育,同时指定一些资深编辑作为导师,在编辑技能和业务素质上手把手地传授,保证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

在经营上,人民文学出版社一贯延续将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与出版社品牌推广放在一起宣传推广的做法,给经典作品的市场添上一把火,实现二次畅销、多次畅销;借助经典作品的二次推广,给经典作家提供不断面对读者的平台,让他们被更多的、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认识;在经典作品、经典作家二次推广的同时,出版社的品牌自然而然得到更多的宣传、得到更多的关注,可谓是“一石三鸟”。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坚持以作品为纽带,与作家建立相知相守的密切关系,使图书品牌、作家品牌和出版社品牌紧密相连,这已经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品牌经营的重要思路,也给其他出版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注释:

[1]陈忠实在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上的讲话。

[2]何启治.美丽的选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

[3]何启治:《白鹿原》是从我手里发出来的[N].华商晨报,2012-09-17

[4]陈忠实出资办“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N].新京报,2013-03-21

猜你喜欢

白鹿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忠实
白鹿
爱是什么
草根模特白鹿:文艺小鹿也招摇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参考资料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白鹿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