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海洋地质调查

2013-01-30张延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11期
关键词:海洋

■ 张延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工作。

1 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要

中国既是传统的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为13.5%,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10%。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服务于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强国防建设、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7.5万km2左右金属结核矿区和1万km2左右金属硫化物矿区,在南、北极建立了长城、中山、昆仑、黄河科学考察站。然而中国的东海、南海却面临“争议”,一方面,中国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急待加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从十七世纪以来的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谁主宰了海洋,谁就能主宰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资源日益短缺,海洋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争夺的焦点,海洋局势日益紧张。各国越来越多地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争夺海洋。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进军海洋的时代,无论大国、小国都把发展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全球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发布了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面临的海洋形势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海洋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向海洋寻求发展空间、安全空间、地缘空间,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海洋发展之路。

2 国际海洋地质调查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国际上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地质工作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近海海洋地质调查、海岸带研究、国际海洋研究计划、海洋油气勘查、国际海底矿产勘查与极地地质研究。

2.1 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英国等海洋大国的海洋地质调查情况

美国在各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拥有最先进的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一流的装备,在深海钻探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深潜技术、测深和旁侧声纳技术、海底地貌测量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上世界领先,已完成近岸大陆架海域小、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地质图测绘。先后实施完成“海洋科学十年计划”、“全球海洋科学计划”、“海洋战略发展计划”等,在国际海洋合作项目中大都有美国参与或主导。美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特点是在海洋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上具有广度和深度,而且具有全球性,对重要地区的研究非常细致,而且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在科技创新、跨学科合作、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应用方面优势巨大。

日本的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水平也很高,先后对大陆架、专属经济区进行了四轮海洋地质调查,对领海分为545个区,进行多种手段调查,制成多种1:5万基础图件,对周围海域分51个区,调查并进行1:10万—1:20万的测绘工作。与欧美国家间的国际合作多,在深海、大洋领域的成就仅次于美国。目前,日本的海洋调查船“地球”号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洋调查船,用于美日两国主导的国际海洋开掘计划项目。日本的海洋调查特点是:国家重视,全民海洋意识强,技术先进,对海洋的调查、研究包括海流观测、测温等,研究十分精细,成果转化应用快。

俄罗斯的海洋地质调查在俄联邦大陆架、北冰洋、世界大洋的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世界大洋海底地质构造研究,在俄罗斯北冰洋、太平洋大陆架外部边界划界案向联合国申请中发挥重大作用。与美国一样,俄罗斯在海洋监测卫星上技术先进,应用广泛,通过海洋资源调查卫星、海洋目标监测卫星、海洋电子侦察卫星、海洋通信卫星等用于勘测、绘制海洋地形资料,了解石油、矿藏、生物资源分布及开发,建立“数字地球”工程发挥重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加拿大的海洋地质调查大多采用常规设备、手段,但它对海洋及海岸带的地质调查程度和水平较高,比如:在比较关注的海域,加拿大可以一年内进行2-3次多波束调查,来观测海底变化。研究的领域更关注与人类生活、生存环境、海洋生态、海洋气候密切相关的课题。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地质调查的国家,全世界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英国“挑战者号”,为军舰改装的木船,长68米,排水量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推进,曾于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进行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海洋考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贯穿始终的模式,在各环节上都较好地贯彻了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规划、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宗旨。

美、日、俄、加、英等这些海洋科技发达的国家通过制定长期海洋计划,都已完成了海岸带、大陆架、或是专属经济区的小、中比例地质填图,进行或完成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国际海洋研究计划、海洋油气勘查、国际海底矿产勘查与极地地质研究等各方面都很超前。这些国家的共性是:起步早,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扎实,方法全面、手段先进、且特点突出,都有长期的国家海洋发展计划,有完备的法律保障等。而且越来越注重人类生活、生存环境、海洋生态、海洋气候、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相关问题。

3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概况及所面临的挑战

3.1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概况

早在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区域性的海洋地质调查,20世纪80年代初又展开了全国海岸带地质调查,但这两次规模较大的调查由于受到当时调查技术的限制,数据、资料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又展开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及开发试点研究”、“863专项”、“九五”、“十五”相关项目。从1999年5月展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2004-2009年的“908地质调查专项”的实施和完成,对我国内水、领海、领海以外部分海域近67.6万平方公里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和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调查,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进一步深化对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形成机制、制约要素的认识。通过在我国近海开展多学科、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首次系统地获得了我国近海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化学、海洋光学、海底底质、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洋地球物理等大范围、高精度的海量调查数据,全面更新和丰富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基础数据;首次编制1:5万和1:25万我国近海高精度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图与地貌图,绘制了全新的海洋环境要素基础图件,为我国深入开发利用海洋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十二五”国土资源部总体部署要求继续开展全海域1∶100万、重点海域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开展重点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开展南黄海、南海北部陆坡的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开展辽东湾、海南岛近海海砂资源调查;舟山海域海底淡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中国海域和邻域综合地质编图及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

国内开展海洋调查的机构除中国地质调查局外,还有国家海洋局、中科院、教育部、中国石油等部门,都拥有自己的海洋调查船,分别从事海洋地质调查、海监、海洋科学调查、科研、教学和海洋油气勘探等工作。目前中国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都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青岛海洋地质调查所承担。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涉及海洋沉积、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地层剖面结构探测、海洋地质钻探、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取样、数据处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等领域。调查的主要方法手段包括:海上定位、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旁侧声纳扫描、水下电视和摄影、深潜装置观测、海底钻探、海洋重磁测量、海洋地震电缆测量和海底地热流测量等。

多年来中国在海洋科考、极地科考、深海探测、国际海底、大洋矿产、大洋与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在海洋地质调查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3.2 中国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3.2.1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瓶颈

海洋地质调查船是海洋地质活动的载体,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船大多数相对较落后,而且数量、吨位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动力系统落后,搭载的海洋地质调查的设备、使用的技术手段参差不齐,与世界一流差距明显。发达国家的海洋地质调查船一年在海上作业能达到200多天,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船一年作业时间一般为4个月(4-5月和8-9月),严重制约了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还造成资金和能源的浪费,投入产出比低。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范围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部分海域和南北极,现有的海洋地质调查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发展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这个瓶颈必须有所突破。

3.2.2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差距是全方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洋地质调查的差距还表现在,海洋地质调查的程度低,海洋资源勘察程度低,调查资料解释评价、成果应用有待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基础工作薄弱,还有很多空白尚待填补。这些都制约了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及权益维护。尤其是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质图件等资料,而这对中国维护东海大陆架及外大陆架、南海的主权权益是必要的技术支撑。在国际海洋研究计划、海洋油气勘查、国际海底矿产勘查与极地地质研究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落后于发达国家。

3.2.3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进步,发达国家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领域逐渐转向更注重研究海洋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关注与人类生活、生存环境、海洋生态、海洋气候、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发展方向。杜绝海洋开发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避免再造成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生态区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和破坏。因此,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应体现出其系统性、整体性,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思考及建议

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虽然起步晚,但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手段较为全面,综合性强,全方位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有较高的起点,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经济后盾支撑,这是中国的后发优势。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建设海洋强国面对的困难是艰巨的,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具体到海洋地质调查上,我们应从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入手,全方位提升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发展的基本保障。

(1)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逐步实现规划化、标准化。一直以来,中国海洋地质调查任务主要是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牵头,由下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所及其他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实施,亦有特定部门独立的海洋地质调查勘探项目,沿海地区的地方性项目等。因此,海洋地质调查需要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减少多头管理造成的重复工作,不同部门间资料、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受到制约,资源浪费等现象。保证海洋地质调查资料、成果的系统性、规范性,要打破资料、成果行业之间、地方之间的壁垒,建立数字海洋,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的服务水平,广泛的服务于科学研究、海洋油气、固体矿藏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理、国防建设和权益维护等各个领域。探索海洋地质调查国家海洋地勘单位主导,科研单位、大学院校参与,企业和地方补充的海洋地质调查机制。由于海洋地质调查的科技含量高、工作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综合海洋地质调查所涉及的工作方法、手段多,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不同区域间又有较大差别,缺少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因此,要根据海洋地质调查任务的目的、方法、手段、工作标准、要求,逐步研制与之相匹配的、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2)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既要有系统的、连续的中长期国家统一规划,也要有短期的、针对性的近期重点工作部署。继续加强基础性、综合性海洋地质调查,迅速填补中国管辖海域小、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空白,为海洋资源开发、海域划界谈判、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继续加强专题性、应用性海洋地质调查;加强对相关重点海域长期连续的动态观测调查,为油气勘查开发、固体矿藏开发利用、大洋深海地质调查研究、国际海洋合作与竞争、海洋权益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研发和技术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创新科技、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装备,跟踪国际前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装备、先进调查方法、手段。应该看到,中国在一些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大多数还很落后,而且西方国家在涉及到先进的海洋地质调查、探测、勘探等方法、技术、设备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中国在实际海洋地质调查中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上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因此要与时俱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4)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向我们的近邻,靠“海洋立国”的日本学习。海洋地质调查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风险高、投入高,要完成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对此,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用人单位与大专院校共同搭建平台,通过项目联合培养人才,通过设立专业人才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总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立法、政策、资金、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保障。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1]孙振娟.全球海洋地质调查史[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2]于德福.海洋地质调查为蓝色国土保驾护航[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9-15(6).

[3]蓝先洪,张志!,李日辉,等.我国海域基础地质调查现状与问题[J].海洋地质动态,2010(10):40-44.

猜你喜欢

海洋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洋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