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研究
2013-01-30景丽萍
景丽萍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0 前 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制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表明,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而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75%以上。尤其是中专及以上院校学生体质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成为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摸清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并为从事技工院校健康教育的决策者与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中国期刊网学术文献总库等途径,査阅、借读相关文献资料,经过分析整理,较为客观和全面地了解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寻找本研究所需的文献参考资料。
1.2 访谈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辅助电话访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访问省内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体育学以及体质研究专家、教授、行政领导,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对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形成原因及建议,为选取研究因素及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1.3 归纳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梳理、专家访谈获取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提出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2 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有多个方面,经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体质的影响,最易被忽视,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是社会的个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因素影响。众所周知,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的形成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因此,若想增强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质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干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依靠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急功近利是社会各行的通病。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只注重升学率,很少有关注学校的体育设施、活动面积以及体育荣誉等。再加上现代化让人们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据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智轻体的思想占较大的比重;二是社会发展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活动较从前大大减少;三是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较片面,重视专业课程和外语水平,而对毕业生的体质状况没有或很少考虑[1]。
2.2 家庭因素
众所周知,家庭是培养子女成才的第一学校,担负着重要的社会化职能,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言传身教对于孩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及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使子女从小就被“强制”接受各种各样的课外教育和补习,几乎占据了学生全部的课余时间,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方面的锻炼,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技工院校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亦是如此,未能例外。同时,由于家长自身锻炼行为的缺失和健身意识淡薄,从小没有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孩子体育锻炼的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技工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2.3 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桥梁,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锻炼习惯的最佳环境,大学阶段是否养成了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影响都至关重要。体育课程是伴随学生最长时间的一门课程,但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经过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只有大约23%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当前,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不协调的音符,很多学生反映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未从学生对体育的内在需求出发,没有形成因材施教。第二,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和标准去对待学生,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体育课中没有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技能的锻炼和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人文方面的关怀。第四,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体育设施远远低于学生人均使用状况。第五,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训课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与体育课程造成了很大的冲突,学生的体育课时严重不足等。
2.4 个人因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当代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是其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初步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余暇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参加锻炼仅占30%[2]。而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学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数仅占22%左右,这个数目是让人很痛心的。最近一则某重点大学学生军训3500人,竟然有6000人次去看病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3],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一是技工院校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较普遍,例如生活无规律,学习紧张经常熬夜,饮食不正常;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养成了吸烟、喝酒、上网等不良习惯。二是技工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差,有的学生只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有的学生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不愿意从事耐力性或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任何外因的促成,都需要转化为内因才会起作用。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也是如此,学生运动的不足不仅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还诱发了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要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还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去改变不良习惯,重视自身的健康,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健康的发展。
3 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干预对策
3.1 通过制度干预,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制度环境
3.1.1 建立督导评价机制和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要按照健康第一的理念建立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督导评价机制,加大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和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力度,确保技工院校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场地,加强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课时和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保障技工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的课时和体育教学的质量,努力在技工院校中营造一种重视体育教学、热爱体育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增强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同时,技工院校应根据学生每年的体质达标和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与学生日常健身锻炼的运动处方相结合,发放体质健康记录卡和健身指导手册,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根据学生体质现状设计健康记录卡,设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向学生及家长提出健康指导意见和建议设计、编制健身指导手册,体育教师根据体质监测结果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有效的运动处方,发挥教师在健身和运动处方方面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3.1.2 构建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为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达到“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通过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改变目前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局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课内外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行机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1.3 强化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考核是促进锻炼和检查锻炼效果的一种督促手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高等学校、高级中学按肄业处理。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对技工院校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强化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这就在不同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同时,每次测试完毕,要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追求体质健康,使学生在准确了解自己健康状况基础上进行有效锻炼,从而达到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通过心理干预,激发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3.2.1 强化体育锻炼意识。锻炼意识不强是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参加健身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参加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强调职业与健康的紧密相关性,在职业教育中应不断加强“健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锻炼,以健康的体魄迎接职业的竞争和挑战,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若要改变目前技工院校学生体质状况,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新颖独特,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使动体与动脑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探索体育运动的好奇心。此外,教师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会自觉地去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体质。
3.2.3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在强化意识以及培养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的模仿与体验再到理性的认识与定型。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3 通过运动干预,搭建体育锻炼的平台
3.3.1 全面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在技工院校体育工作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是技工院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在确保学生正常的体育教学同时,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围绕学生的体质增强和人格完善,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校园体育活动,积极组织、鼓励和动员技工院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深化健康意识,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应该加大体育类社团建设力度,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久性,最终使其成为生活方式中相对稳定的一部分,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有效增强其自身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2 认真开展早操、课间操活动。技工院校在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之上,必须要积极、认真地开展早操和课间操活动,要加强“二操”管理,将其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并作为体育达标的一部分,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严肃纪律、认真考核、严格执行,对于经常无故缺席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对积极参加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颁发体育相关证书,强化早操和课间操的作用与功能,提高早操与课间操锻炼的效率。据调查发现,开展早操活动可以使学生摒除睡懒觉和不吃早餐的坏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技工院校学生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认真分析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对促进技工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1]姚鑫.贵州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4):697.
[2]吴键,向静文.保障学生的运动权利,养成学生的运动行为习惯——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四[J].中国学校体育,2010(11):28-30.
[3]张国.北大3500名学生军训两周看病超6000人次[N].中国青年报,2012-09-16.
[4]陈海燕,杨燕,吴念.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应对措施[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56-59.
[5]杨双燕,吕敏.高职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促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43-145.
[6]周务农.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干预研究——以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