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诉求
2013-01-30朱秀清
朱秀清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发展中心网羽乒教研室,浙江 温州 325000)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体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要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中国体育软实力的提升,是通过多渠道的文化传播和内涵建设,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来实现的,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体育文化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可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内传播主要建构国民心目中的国家体育形象,增强国内认同;对外传播主要建构一国国际体育形象,增强国际认同。从对内外传播角度分析,体育文化的建设意义十分重要。
当我们对外传播时一在强调要讲究方法,要用国外受众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信息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对内传播也该如此?社会传播追求舆论的一律是否禁锢了国内民众多元化的声音和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造成体育文化的表达内强外弱、理论表达强实践表达弱、官强民弱的文化表达格局。这对体育强国建设展现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质、文化特色有一定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体育强国建设重指标建设而忽略内涵建设的倾向。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诉求,主要是从文化表达之要义、文化价值探寻和文化表达内涵展示视角略作探讨。
1 体育强国建设:文化表达之要义
文化表达是通过种种方式展示、表现该文化的特色或内涵[1]。如果说文化涵盖了人类存在的各个方面,那么人的表达就是通过文化而得以实现的,人的表达就是文化的表达,人是借助文化的表达而实现自我的表达。因此,人是文化的产生者和消费者,人无法以自身来表达自身。文化是透过人的自身活动而实现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些活动的根本又是在于人要有所表达,表达一个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其内省的经验,它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
人的在场或者现身则在于其有表达的能力,这表达的能力既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身体上的,甚至还可以是物资上的。物是可以表达文化的。凡是人造物,其背后都可能隐含着有一种文化的意义。作为人,我们确实不是直接面对着自然,而总是会将活生生的自然转化成为人理想中的有着观念秩序的文化。物在这个意义上便承载着一种精神,中国古语所谓“厚德载物”也就是这个道理[2]。
人是浸润在一种或是多种文化之中的并且有着自我创造文化能力的生命体,人和人不能分离开而过完全独立的生活,人和社会也不能分离而孤独地生活,人和文化也不能分离的过着一种完全野性的、毫无“规训”的生活。人存在独特性的根本在于其依附于社会,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这就是人所构成的社会,是人所赖以生存的并最终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必然呈现各类的文化表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日渐频繁,如何让不同的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达到“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一体,体育文化的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强国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相辅相成,是推动我国体育发展的根本战略目标。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质量。质量来自于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没有提高的可能性与可靠性。要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必须动员和引导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和对待体育运动,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态度来自于文化的积淀、塑造和传播。体育文化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先导工程、灵魂工程、基础工程,文化的表达也就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诉求,文化的表达之要义不言而喻。
2 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探寻
2.1 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回答人们“应该怎样”的问题,决定着人们的利益选择并在实践上提供行动方向。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本质内涵是价值观,是精神,是思想观念,物质载体则是各种类型的体育文化产品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服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满足群众体育文化需求,指明了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取向。
体育本身它的内涵是很广泛的,既是实力又是文化,还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体育的理解就要全面理解。“十一五”期间全民健身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得到大大加强,推动全民健身要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要纳入当地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全民健身经费要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的“三纳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体育文化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把全民健身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有29个省区市把全民健身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还有24个省区市把全民健身的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中,为普通百姓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的规模,超过了改革开放前期的那二十多年的总和,有的省这五年还超过了建国以来的总和。全国一共有80万个行政村,经过五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20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比原计划10万个超过了一倍还要多。此外还注意在体育场馆设施上挖潜,要把挖潜和新建结合起来,现在群众体育的设施不足,和某些场馆设施开放率利用率不高有关。
在“十二五”期间,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以建立覆盖城乡的比较广泛的而且可持续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2 价值目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体育文化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国体育文化崇尚“和合”、“和谐”的精神境界,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环境,追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纽带和思想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两方面,体育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到写下五连冠辉煌的中国女排;从1984年许海峰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以51枚金牌登上世界之巅,2012年又以38枚金牌获得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中国体育健儿们用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振奋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儿女,让爱国主义的情怀在中国人胸中激荡。经过中华体育人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完全一致的。可以预见,在新的发展时期,体育仍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蕴含着健康、向上、积极的文化价值理念,这些内在的文化价值理念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体育文化不发达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体育强国。
2.3 价值实践——坚持四大领域协调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体育文化将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一起构成我国未来体育发展全新体系,四大领域要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推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事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在体育的各个门类上,都要有所进步。体育本身的内涵是很广泛的,体育既是实力又是文化,还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对体育的理解就要全面。
体育文化建设将从大力普及、繁荣群众性健身文化;大力推动和创新竞技体育文化;大力传播和弘扬优秀体育精神;积极推动体育文化的创作;大力抓好体育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挖掘、整理种传承优秀体育文化遗产;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体育文化的交流;深入进行体育文化理论研究等十个方面促进体育文化建设。
我国体育产业是从无到有,在探索中起步的,近五年来发展尤其迅速,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国,2006至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发展,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突破0.5%,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3]。体育产业绝不是体育部门的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需要和一些地方政府合作,规划建设了体育产业的国家基地,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中国体育博览会已经办了20多届,最近的五届也就是最近五年,发展特别迅速,到现在中国体育博览会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体育博览会。
竞技体育要继续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在集体球类项目上花更大的精力,使水平有所提升。竞技体育发展了,会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体育意识,使大众更加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这对群众体育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了,全民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了,也会涌现出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一定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以建立覆盖城乡的、比较广泛的可持续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促进“四大领域”协调发展,使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价值得到更大的展现。
3 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展示
3.1 广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窗口,文化交流是增进不同民族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在诸多文化定义中,文化“化人”进而“化成天下”的本质切合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表达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复合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文化冲突、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存共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确立、巩固并为人们普遍认同、自觉遵守、代代相传的核心价值和基于核心价值而生成和构建的民族精神。体育为展示和弘扬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和基于核心价值而生成和构建的民族精神提供了广阔舞台。利用赛会这个舞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人为贵”,把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尊严放在突出的位置的人文精神;“义以为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格、道德修养、精神气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倡导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道义担当;以及“和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等传统文化思想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意义宏大[4]。
3.2 重塑文化自信到“会通以求超胜”
文化自信的普遍缺乏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现实[5]。人们思维方式、行为发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俗等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崇拜、追捧、向往、模仿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外来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远远的超过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渐行渐远。“在物质丰富的背后,心灵深处却是虚无的,人们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整个社会因此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症[4]”。
作为文化强国目标下的体育文化表达,就是要放眼全世界、全人类,在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梳理、总结、提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重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通过强大的精神动力。
“会通以求超胜”作为文化表达的目标,是本着领会、融合、贯通的原则,是一种对所有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是在分析、判断、比较鉴别基础上的理性表达。“会通”的目的是“超胜”,即超越、胜过。徐光启所说的“超胜”是指要在学术研究或是科学技术上超越和胜过西方[5]。文化本身没有高下之分,谈不上哪一种文化“超胜”那一种文化。体育文化表达追求的“超胜”主要在自我“超胜”和对外“超胜”两层含义。自我“超胜”主要是指“会通”各种体育文化,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更大的升级和活力,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自我“超胜”。对外“超胜”指在自我“超胜”的基础上,把中国体育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去表达,与各种体育文化“会通”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展示中国文化对整个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贡献。“会通以求超胜”既丰富了中华体育精神,也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这是体育文化表达的终极目标。
3.3 追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化建设的强音,因为这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自觉、自信、自强三者构成彼此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系统,缺一不可。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也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通向文化自强。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出的一个正在不断研讨、丰富、变化和发展的概念:“第三极文化”。核心观点: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格局,从影响力来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其一:欧洲文化。其二,美国文化。其三,中国文化[4]。“第三极文化”的表达,是对东西文化两极论的反思和修正,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追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努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体育强国建设也是需要文化的自觉、质性与自强,才能真正建设体育强国。
3.4 弘扬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观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多种概括,可谓见仁见智。因此,以中国“和”文化确立核心价值观最为恰当。中国话语“和”的价值理念具有三大要义:一是“和”既传承仁义礼智信中的文明精华,又与时俱进,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和”理念具有“共和”、“和谐”、“和平”本源立意坚实,也有社会基础,百姓乐于接受;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三是有利于为国际社会体育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因为,体育文化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体育赛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残酷,体育竞技运动异化已见端倪,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字共出现了三次,其形态从篆体到宋体再到简体,用三个不同的写法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让世人印象深刻。这从中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向往“和”、讲究“和”、追求“和”的,这一理念随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至今,生生不息,更是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要“和”,世界要“和”。
4 结 语
体育文化表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它表现为对内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外的文化吸引;表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通过国际赛事和各种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鼓舞人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体育文化表达文化深层的力量,表达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给人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民族精神和精神力量,这个新的力量,归根到底就表现中国人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
体育文化表达中国文明的进步,表达一个民族或国家在跨越时代变革中保持自我的标识,它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认同。体育文化表达中国具有相对强大的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通过体育外宣和交流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
当今体育已超越运动和竞技的层次,不仅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人文素养,更支撑着民族的精神、国家的脊梁,体现着国家软实力,具有特殊价值与文化内涵。体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表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为提升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现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诉求。
[1]徐杰舜,马旭.文化的表达与表达的文化[J].文化艺术研究,2011(4):34-40.
[2]赵旭东.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3]2008-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数据监测与未来走势预测报告(官方权威版)[EB/OL]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http://www.chinahyyj.com/yanjiubaogao/qita/WenTi/16383.html.
[4]黄会林.中华文明的现代演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23.
[5]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