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调整金华投资结构
2013-01-30余秋荣
文/余秋荣
(作者为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2012年,金华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动“双千亿”投资系列工程等重大举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3亿元,同比增长3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各县(市、区)投资增幅均过30%以上,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为推进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进有效投资,重在优化结构,随着浙江对各地市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对投资结构优化考核力度的加强,加快金华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的紧迫性更显突出。
2012年,金华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已成为金华投资的绝对主力。2012年在金华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民间投资923.4亿元,增长33.7%(全省为22.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1.5%(全省为61.9%)。从投资产业结构看,一产强劲增长、二产稳步增长、三产快速增长。2012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185.1%;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66.7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60.4亿元,增长40.2%(增幅居全省第1位)。从投资行业看,制造业投资总量位居第一。2012年,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535.8亿元,增长23.1%,(全省为17.3%),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7.3%(全省为31.1%)。从投资方向看,项目和工业支撑作用明显。2012年金华完成投资项目(单位)投资848亿元,增长28.6%,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4.8%,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从建设资金来源看,主要靠自我筹集。2012年建设项目资金合计1397.7亿元,其中自筹资金893.6亿元,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63.9%。从投资项目类别看,新建投资占主体地位。新建、扩建、改建和内涵式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完成455.3亿元、222.8亿元、65.5亿元和64.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0.2%、19.7%、5.8%和5.7%,新建投资占主体地位。
尽管如此,当前金华投资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工业投资领域,全市投资依然以外延性投资为主,内涵效益性投资所占比重偏低,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产业等投资占比仍然较小;在服务业投资领域,2012年全省服务业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63.6%,金华低于全省14.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看,金华仍偏重于传统服务业投资,高附加值、高层次、科技型的现代服务业投资明显偏低。
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金华投资结构: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以“双千亿投资系列工程”和市区重点建设与赶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尽早明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重大服务业计划等各类项目投资计划,促进投资再创赶超发展。
二是加大扶优力度,提高工业投资技术含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全面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百强十优工程”,抓好280项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投资结构。增加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对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纺织、医药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三是加大服务业投资规模,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加大对服务业项目土地资源配置、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实施,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放宽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允许其他各类资本进入服务业行业,参与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投入,重点要加快实施义乌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阿里巴巴·金义国际电子商务城、婺城云计算金华分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根据工业化进程,加大交通、通讯、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投入,加快实施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金华万达广场、东阳市总部中心一期、横店万花园旅游等项目建设,提升为第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
四是着力优化投资主体,加大重点区域投资力度。一方面,积极扩大民间投资。重点要深入开展浙(婺)商回归工程,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政府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和服务,在民营企业的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方面给予倾斜。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区域投资。重点要抓好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地的投资,进一步夯实全市投资保持赶超发展基础。对于投资总量不大的区域,鼓励进一步改善土地、信贷、税收、贴息、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加快谋划、储备、实施、引进一批大项目。发挥市区重点建设区块指挥部的作用,组织开展项目“克难攻坚”大会战活动,全力推进多湖、湖海塘、五百滩等重点功能区和特色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