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是山区发展优势所在
2013-01-30张叶
文/张叶
(供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浙江山区面积大、资源丰富,许多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为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基础与条件。特色产业可涵盖于一、二、三产业中,尤其在农业中特色更为明显。由于山区易于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因此更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特色农业,这类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价值,也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山区不仅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可再生能源也极为丰富,浙江大部分的水能资源、生物基因资源及太阳能资源均蕴藏于此,是未来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布局区之一。
山区地形地貌多样,风景优美,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同时,山区不仅是汉族的聚集地,同时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因此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性,为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与探古旅游提供了条件。还有不少地方将特色农产品做成美味佳肴吸引游客形成独特的美食旅游,是谓农家乐旅游。总之,特色产业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近些年来,浙江山区经济以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发展,山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
当然,山区发展特色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一些易于规模经营的农产品在大年可能存在滞销。这可能给这类农产品的生产者带来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不利后果。二是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山区的许多资源与产品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但农民们对产品的品牌培育与营销力度不够,以至于不少产品深处闺阁无人识,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三是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许多农民单打独斗,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也影响到产品的销路。四是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许多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之后,附价值会成倍提高,而且经过深加工之后,可以延长易变质农产品的保鲜时间,解决产品的滞销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创新不足,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都有欠缺。不少特色农产品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使得产品长期单一性,即长期的老面孔,可能使这类产品失去吸引力与竞争力。而管理上的问题在生态旅游业上表现比较突出,以至于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与人生的安全隐患。
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应该采取多方面措施。首先,要高度重视发展特色产业对山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山区各级政府要起引领作用,着重调查研究,摸清本区域内特色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可委托省内研究机构将此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由于特色产业种类较多,因此,规划既要有总体发展规划也要有专门发展规划,后者如农家乐发展规划,古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有机茶发展规划等等。
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常见问题制定专门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总体规划中可较为原则性但在专门规划中就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致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将一些易变质的、市场风险大的特色农产品纳入到保险范围内。由政府对此类业务进行再保险,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对此类产品保险的积极性。二是重视品牌培育。政府可请专门的营销策划公司为本地的特色产品包装宣传。三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特色农产品虽然具有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但如果不对产品进行改良,就有可能导致品种退化,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政府要鼓励相关科研机构对品种进行改良,提供专门经费支持。四是强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相关农民合作组织的设立与发展及某些产品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工商企业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及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府可从财政补助、银行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五是提高农民自身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应适应市场。农民必须加强学习各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政府也要定期为当地特色产品生产者举办诸如互互联网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