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御窑厂仿钧瓷的特色与影响
2013-01-30韩建敏
韩建敏
(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0 前言
始烧于唐末-北宋初年禹县的钧瓷,盛于北宋中晚期,至靖康之后曾停烧,金大定以后恢复并迅猛发展。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早已超过禹县范围,除河南各地外,邻近的河北、山西等省也纷纷仿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钧窑系。明代时禹县钧瓷制作已经停止,各地仿钧制作亦均跌入低谷。直到晚明时,仿钧之风再度兴起,宜兴于万历时期已经成功地仿制出钧釉,后世称之为宜钧。而在清初时期,广东石湾窑亦兴起仿钧之风,称之为广钧或泥钧。宜钧与广钧均为陶器制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仿钧瓷。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仿钧瓷才真正代表了仿钧瓷的全面复兴。清代官窑仿钧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历史上仿钧最为成功的时期,其虽然仿制得非常像宋钧,但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因而具有自身鲜明的工艺与艺术特色。清代官窑仿钧是钧瓷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钧瓷的复兴具有至关重的意义。
1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概述
景德镇仿钧究竟始于何时尚不可考,清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中曾记载:“均器,仿于宋末,即宋初之禹州窑。”不过,目前考古发现中并未能找到景德镇宋代仿钧瓷。冯先铭在其所著《中国陶瓷》中指出:“景德镇明代成化年间已有较精的仿钧红釉之作。”其所依据的是上海博物馆所藏一对钧红釉碗,这对曾被视为宋钧红釉极品的瓷碗被冯先铭认为是明成化年间所作,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北京报国寺藏有一件窑变观音亦有可能为晚明景德镇御器厂仿钧制品。总体而言,清代雍正以前景德镇仿钧情况尚不明了,而至清雍正时期则有确切可考的文献和实物资料证实此期景德镇御窑厂进行了大规模的仿钧瓷活动并且获得了成功。
清代仿钧的成功与唐英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位景德镇历史上最著名的督陶官于雍正六年赴景德镇御窑厂实际主持工作,于到任的第二年即雍正七年的三月即派员前往禹州调查钧瓷的烧制方法,着手宋钧的仿制工作。受命前往的是厂署幕友吴尧圃,唐英曾做诗《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春春不住,离筵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陶熔一发天地秘,神工鬼斧以惊才雄。文章制度虽各别,以今仿古将母同。”对其寄予厚望。而雍正七年以后,清宫档案中便屡见景德镇御窑厂仿钧瓷的成功记录,可见吴尧圃此行的确功不可没。
雍正十三年,唐英在总结其督陶成果的《陶成纪事碑》中即明确地标出了仿钧釉这一成果:“均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五种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这一记录表明,唐英之所以能获得仿宋钧的成功,除了派员实地调查研究之外,还得到了宫廷所藏宋钧真品作为样品进行仿制。这从《清档》中的相关记录中是可以得到佐证的,如雍正七年闰七月十六日时,郎中海望即奉旨将宫中所藏宋钧双管瓜楞瓶一对交御窑厂仿制。
此外,《陶成纪事碑》中还记录了一个新品种“炉钧”,并指出:“炉钧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表明炉钧是仿宜钧和广钧的新品种,是在炉中所烧的低温仿钧釉品种,并且其外观效果要强于二者。
从有关文献资料和故宫传世藏品来看,清雍正仿钧大致可分为三种:即仿钧、炉钧和窑变。狭义上的仿钧是指对宫中旧藏宋钧进行严格地仿制,不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做到忠实于原作,是水平最高的仿钧类,通常所说的仿钧即指此类。当然这类仿钧在器底均刻有“雍正年制”篆书款识,以便于区别。炉钧釉则是一种低温釉,与宋钧是有明显区别的。窑变釉又称为窑变花釉,是仿钧釉的进一步发展,是宋钧中所没有的产品,它是将多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在高温下自然流淌所形成的犹如火焰般的色彩与图案,较红的称为火焰红,较蓝的谓之火焰青。
清雍正以后,乾隆时期御窑厂继续进行仿钧瓷的制作,雍正时期几乎所有的仿钧产品在乾隆时期都得到延续。不过,自乾隆中后期开始,仿钧瓷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其后不断衰落,这反映出唐英在乾隆21年离世后御窑厂制作工艺水平的迅速下滑。
2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特色分析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在仿宋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而其既有与宋钧瓷相类似的特色,而同时又具有清代瓷器的时代特征,在工艺与艺术上均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胎质方面。清代御窑厂所仿主要为釉色,而在瓷胎上则绝大多数并非灰白色的宋代瓷胎特点,而是典型的清代细白瓷胎特色。从传世钧瓷的胎质来看,其釉色固然光彩夺目,但其胎质却比较粗劣,含有较多杂质,吸水率较高,烧成温度较低,胎质的粗松也影响到了釉的光泽度。而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则采用景德镇优质瓷土经过精细的淘澄以后制作而成,颗粒细腻,胎体洁白莹润,光线折射力强,因而钧釉施与其上更显均匀透亮。可能是认为以景德镇瓷胎进行仿制与宋钧真品有所差异,乾隆帝曾下旨要求唐英使用宋钧原料进行仿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即曾记载乾隆十六年时:“太监胡世杰交均釉磁面六十斤八两、渣子二两,传旨:将此磁面交与唐英做胆骨,不许添减。要上好钧釉,要盂缸款式烧造缸一口。”不过,就目前而言,这类完全与宋钧胎质相同的清代御窑厂仿钧瓷并未发现,细白胎乃是其共性。
第二,在釉色方面。清代御窑厂仿宋钧主要为两大类产品,一是仿宋钧红釉。清代御窑厂所仿这类习惯于称之为玫瑰紫的宋钧红釉,在釉色上非常接近,特别是仿钧红釉鼓钉洗最为近似,底部的酱色釉、刻字号码和蚯蚓走泥纹均模仿得惟妙惟肖。不过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清仿钧红釉一般釉色较淡、釉层较薄,有的器物在凸起的出棱部位能看到白色胎骨,器底虽大多涂有一层酱色釉汁,但胎土也是白色的。第二类为仿天蓝、月白釉,兼有涂以红斑的器物,与宋钧也极为相似,不过总体而言釉面要较宋钧更为滑润。另外,除仿宋钧釉色外,窑变釉、炉钧釉则是清代御窑厂的仿钧新创品种。窑变釉的釉色以红色为主,流淌交融着天蓝、月白以及绿、褐等色斑。《南窑笔记》中则记载了炉钧釉的釉色:“炉钧一种,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从施釉工艺来看,清代御窑厂采取了与仿宋钧相类似的方法,即先施一层以铜为着色剂的底釉,然后再涂滴含铁面釉于其上,使二者在高温下自然流淌。但是,清代御窑厂还采取了一种与宋钧不相类似的施釉工艺,即先在胎上涂以含铁底釉,然后在器物下部洒滴含钴面釉,在器物上部涂滴含铜釉料,经高温烧成。这种新的施釉方法,在釉色上难以达到千变万化,但却亦有其独特效果。
最后,在造型方面,清代御窑厂仿钧中有许多与宋钧一致的造型,如小花尊、花盆、罐、瓶、碗、盘、圆式洗、鼓钉洗、海棠式洗、葵瓣式洗等。从总体而言,清代御窑厂仿钧瓷造型虽然刻意仿古,但是常常显得刻板僵硬,无法达到与宋钧造型一致的流畅线条。除仿宋钧古制造型以外,清代御窑厂仿钧还有许多为各种本朝造型,特别是在窑变和炉钧品种中,采用本朝造型较多。
3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的影响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仿钧瓷是禹县钧瓷自元代衰落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对于钧瓷工艺的复兴与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御窑厂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其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陶瓷工匠进行钧瓷的仿制工作,并且是不惜工本,所以才得以仿制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工艺经验,为钧瓷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工艺在当时即开始对外传播,为钧瓷扩大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民窑亦开始效仿御窑厂进行仿钧瓷的制作,并取得一定成就,蓝浦《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了有关民窑仿钧瓷的情况:“今镇陶所仿钧器,土质既佳,瓶炉尤多美者。”清代御窑厂仿钧瓷的成功表明帝王对钧瓷的爱好,并且将这一爱好付诸于仿制行动,这使得钧瓷的地位迅速得到提升,在民众中积累了对钧瓷的爱好群体,为钧瓷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群众基础。
清代御窑厂仿钧瓷得到非常广泛的重视,确立了其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地位。其扩展到民窑生产以后又使得仿钧瓷得以进入广大民众,使民众能够通过仿钧瓷得窥一片难求的宋钧面貌。清雍正、乾隆以后,仿钧瓷水平虽呈下滑趋势,但始终并未停止烧制,其后各时期均有仿制十分成功的仿钧瓷制品传世,成为景德镇颜色釉重要传统产品之一。直到解放后,清代各类仿钧瓷依旧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各类窑变花釉更是争奇斗妍。因此,清代御窑厂仿钧瓷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对于景德镇颜色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景德镇又将这些仿钧以及在仿钧基础上所取得的颜色釉工艺传播到各地,为仿钧工艺在各地的兴起与延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光绪年间,钧瓷在故土得以复兴,虽无明确记载,但很可能是清代御窑厂仿钧技术扩散的结果。
1周丽丽.历代钧瓷与仿钧瓷.上海文博论丛,2002(01):42~45
2王光尧.明清仿钧釉瓷器的文献考察.文物世界,2001(06):3~6
3罗学正.浅谈景德镇窑仿钧.陶瓷研究,1986(04):32~52
4潘文锦,潘兆鸿.景德镇的颜色釉.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6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张福康.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