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志愿精神的表现与传承

2013-01-30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精神

邸 迪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当代青年志愿精神的表现与传承

邸 迪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当代中国越来越普遍,志愿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志愿精神的引领和支撑。当代青年志愿精神主要体现在某几个方面,发展不全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传承青年志愿精神,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为志愿精神的彰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途径。

青年;志愿精神;表现;传承

我国的志愿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萌芽,90年代发展壮大,21世纪逐渐形成高潮。青年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从行动上彰显着当代青年的志愿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志愿精神的概念界定

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是现代社会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的特色产物,本着“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具有这一精神品质的公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创建社会和谐的主动力。[1]

世界各地对青年的年龄界定各有不同,我国国家统计局将15~34岁的人界定为青年,共青团15~28岁的人界定为青年,可见青年的群体主要集中在20多岁的年轻人。在我国,这部分年轻人又以在校学生为主。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而志愿精神的深入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向公民社会迈进,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2]

2 当代青年志愿精神的表现

2.1 表现形式

2.1.1 依托于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

据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仅大学生赛会志愿者就有74000人,占全部赛会志愿者的八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7.2万园区志愿者和10万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占到园区志愿者90.6%,占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35.5%。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以80后、90后为中坚的127万大运会志愿者,同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2.1.2 国家倡导的志愿服务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志愿服务作为重大人才培养工程的一部分,纳入到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之中。团中央等4部委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推动了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专项工作计划,使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研究生支教团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沟通地方、学校和志愿者三方受益的公益事业。

2.1.3 民间组织的公益活动

我国活跃着许多从事志愿服务的民间组织,他们在当地民政局的民间组织管理局审批注册,并定期年检,有专门的活动内容、活动流程等。主要开展爱心助学、书籍捐赠、社会募捐、帮残助弱、社区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组织的准入门槛较低,涉及服务面广,很多青年都积极加入一些民间组织,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2.1.4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大多表现为各级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社团等自行组织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孤儿院看望并帮忙照顾孤儿,去敬老院为老年人表演节目送去欢笑,清理垃圾美化环境,为博物馆担当义务讲解员,维持火车站春运秩序等等。

2.2 发展障碍

2.2.1 志愿精神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但是社会的认同度较低

由于我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完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社会对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的认同度较低。一方面,阻碍了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缩小了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曲解了志愿服务的活动宗旨,弱化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社会的漠视甚至误解,将会极大地挫伤志愿者们的积极性。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不认同,将会扼杀青年正在萌生的志愿精神和公共理念。

2.2.2 志愿服务潜在领域宽泛,但当前依然呈现出服务内容单调、持续性不足的特点

当前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涉及面依然较窄,呈现出服务项目单一,持续性不足的特点。从内容上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赛会服务、“三支一扶”、环境保护、慰老抚孤等方面,服务内容和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化的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撑。从时间和频次上看,持续性明显不足。大多志愿服务都是一次性服务,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志愿活动呈现出扎堆的态势,这不仅有应景作秀之嫌,更会引起受助者的反感。

2.2.3 缺乏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阻碍了志愿服务系统深入的发展

青年志愿者有充足的体力和饱满的热情,但由于其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其本身并没有贡献社会的物质资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其志愿服务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青年志愿活动的经费来源还要依靠学校经费、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捐助。但是至今我国仍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

2.2.4 志愿服务内部缺乏激励机制,难免流于形式,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与日渐成熟的外部激励机制相比,志愿服务的内部激励机制并没有同时提升。媒体的广泛宣传,学校的评优考量都激发着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但是,参加志愿服务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意愿有热情的青年都有机会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在志愿服务中,能否真正体现志愿精神,能否积极活动,能否认真仔细尽心尽责,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

3 传承青年志愿精神的路径分析

3.1 前期准备阶段

3.1.1 提高社会对志愿精神的认知水平

志愿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众的理解和配合是志愿活动得以成长的前提条件。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要坚持群众观点,充分依靠群众,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取得群众认同,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3]当代青年大多是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有贡献社会的热忱,也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1.2 进行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化选拔与培训

结合志愿服务需求确定志愿者的招募标准和培训要求,结合志愿服务实际,采取面向团体与面向个人相结合的形式招募志愿者。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进行志愿者骨干队伍的集中系统培训;围绕志愿者基本技能,开展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的通用教育培训;针对有一定业务要求的支援服务项目,进行志愿者岗前培训。[4]鉴于学校是输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机构,在学校增设志愿服务的相关培训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3.2 中期规范阶段

3.2.1 创新丰富服务项目和形式

虽然青年是志愿者的主力军,但是仅仅依靠青年自身的力量,难以取得广泛的影响。与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比如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一直以来都将“微公益”作为研究生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南师微公益,人文公管彰大义”为活动主题,携手一些单位组织进行公益活动。

3.2.2 提供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政府方面,应该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规范志愿活动中的行为,明确志愿者和被帮扶对象的权利与义务,使志愿服务的各项活动都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并鼓励捐赠的政策,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尤其是高收入者参与捐赠的积极性,为志愿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立志愿者宣传表彰体系,将志愿服务纳列为评优评奖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3.2.3 建立志愿服务内部公平与激励机制

志愿者是一个大团队,每个人分工不同,工作自然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是基本的公平是要保证的。如果有一部分人过于轻松,一部分人又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必然会激起内部的不满。强调公平,其实也是机会公平,能让志愿者在服务中更全面的体验志愿服务的过程,只有了解的工作的真正内容,才能在团队内形成一种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适当的内部激励,如评选优秀志愿者,提供简单的物质奖励等,都可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

3.3 后期巩固阶段

3.3.1 宣传表彰,树立典型

活动后期的宣传表彰,有利于营造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刊播相关公益广告,及时报道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事迹。[5]树立志愿服务中的典型,用真实而生动的人物事迹,深化人们对践行志愿精神的理解,把志愿精神从一个看似高不可及的顶峰拉到一个可以全民参与共享的平台上来,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3.3.2 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鼓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在服务的同时,注重对活动流程的细心思考与关注,不断地总结个人在服务过程中的得失,加强对志愿精神的理论研究。通过总结志愿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流程,扬长避短。青年志愿者身体力行,在发扬志愿精神的同时,也将志愿精神践行的实际行动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得出的宝贵经验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1]朱传琦.浅谈志愿精神与当今社会.百家论坛

[2]弓丽娜.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郭剑伟.关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若干思考.青年志愿者,2007年第3期

[4]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5]王春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思考.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

10.3969/j.issn.1001-8972.2013.07.076

邸迪(1988.06-).女,汉族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2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