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族凝聚力

2013-01-30齐卫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华民族民族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族凝聚力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结到一点就是民族自信。中华民族兴衰跌宕的特殊民族经历,使坚定民族自信尤其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多种元素,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自信;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崭新的实践结出的理论成果。35年的历史积淀,闪烁着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智慧,凝集着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民族自信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三个自信”归结到一点就是民族自信的问题。当代中国和今天的中华民族正行走在又一个历史关头,朝着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目标前进,中华民族要凝聚成一股力量,首先必须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自信曾经受到严重打击的民族。与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经历不同,中国大起大落的命运遭遇形成了民族复兴的历史缘由。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水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Needdham)认为:在十多个世纪里,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1]P3。他对古代中国世界地位的评价几乎是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然而,好运并没有伴随中华民族始终,14世纪至16世纪西方掀起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创造开辟了道路,世界历史发展的既定格局不可阻挡地因此而被打破。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很快推及西方国家,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将本来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抛在了近代文明的后面。1840年,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触角越洋跨海染指中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使古老的东方文明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相形见拙。

那个时候没有世界排名之说,因此,近代中国社会对自己衰败落伍的反省是很迟钝的,盲目自大的傲慢在鸦片战争后较长时间里还保持着。但接踵而至的外国侵略、一个个丧权卖国的耻辱条约、“租界”形成的“国中之国”以及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的横行霸道,让中国人民品尝了落后挨打的痛楚。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沦中,主权丧失,山河破碎,国家分裂,战争频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历史的逆转使中国一下子从世界顶层跌到底部,中华民族不得不从东方帝国的幻梦破灭中面对不堪忍受的黑暗现实。虽然一些爱国志士仍不乏振兴中华、“媲迹于欧美”的志向,但民族自尊的受挫严重伤害着民族自信。压抑滋生了自卑,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中华民族被贬称为“东亚病夫”。一切都低人一等,什么都不如人家,月亮也是外国的圆,民族自信丧失的情绪长期折磨着近代中国社会。

顽强抗争、不屈不挠、艰难奋斗的民族秉性砥砺中国人民致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意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2]留下了中华民族追求繁荣富强民主的历史足迹。百年奋战前赴后继,民族抗争攻坚克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倍受耻辱的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东方古国的枯木迎来逢春的活力再生契机。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探索实践中,党和人民以一系列出色的成绩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虽然期间也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遭遇过破坏,付出过代价,但当党领导人民从错误中走出来以后,历史教训成为一笔财富。1978年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开启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历程。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开拓新局面的推进中,以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证明了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人们既看到世界形势深刻变化中我国的差距,也看到了国内深刻变化中自身的进步。曾经僵硬的中国展露出生机活力,曾经贫穷的中国正在走向富裕,曾经单调的中国开始出现繁荣。蒙受过长期“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伤害的中国人民,从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中看到了民族光明前途的希望,民族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

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发展、成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整个实践,当代中国社会是在这个理论体系逐渐丰满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是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迎来了历史上发展进步最好最快的时期。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涵盖国家、社会、政党建设的方方面面,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的各种经验,在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的思想理论。这个理论体系适应了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要求,它的价值取向、内在元素、愿景描述和目标指向,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中国人民励志鼓气具有正能量的意义。这个理论体系根基于中国的土壤,立足于现实的实践,依靠于人民的主体,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为指引中国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奠定了厚实和可靠的基础。这个理论体系具有生命活力,它不仅是以往实践的经验提炼,而且也是今后破解发展中难题的思想利器。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检验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开放中丰富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与时俱进有着强大的动力。如何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承认还是否认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态度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兴衰跌宕的大历史伴随着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的强弱起伏,从领先到落后,从耻辱到自救,从站立到富强,民族自信始终是不可缺少的支撑。作为处在追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需要以充分坚定的民族自信探索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道路和制度的思想依据,揭示了道路和制度的发展逻辑,从而使理论、道路、制度自信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和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民族的内在元素

国家发展和民族前行,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引,理论成熟度往往是判断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人类历史经验表明,发达的国家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先进的民族之所以能够位居卓越之榜,都与具有成熟的思想理论有关。古代中国是如此,近现代的德国、法国、英国以及美国涌现了大批著名思想家和影响世界的思想理论,为提升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世界地位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这就是说,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标志着以体系建构的成熟和成型。这个理论体系起步于道路创新,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P3“自己的道路”是什么?当时并不清楚,但意思却很明确,即过去照搬苏联的路不能再走,要重新探索。就是在探索“自己的道路”过程中,邓小平以一系列新观点新结论擘画出新道路,他的思想也被概括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随着“自己的道路”探索的延伸,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创新成果整合为同一个理论体系,是“自己的道路”内涵的全面建构。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型,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成长,中国崛起和社会进步的发展奇迹,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实践的思想财富。

在马克思主义的论域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既然来源于实践,那么它的价值功能首先是作用于人民群众。思想的悲哀在于它变成说教,理论的失败在于它成为摆设。能否在实践中凝聚民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功能的检验。党中央强调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实践成果,胡锦涛从坚定理想信念,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的任务。[4]P114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做好‘转化’的文章”,并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体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的要求。[4]P592党中央提出成果转化任务和要求的实践表现就是凝聚民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元素是凝聚民族的力量所在。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建设思想,为凝聚民族提供了领导的元素。中国是一个大国,13亿人如果离心离德,国家就会成涣散状,社会就会呈碎片化。团结一致、齐心合力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党建思想,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以及部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展示了从严治党的党建思想。这是领导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组织保障。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国家建设思想,为凝聚民族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元素。福祉全体人民是国家建设的根本理念,谋求发展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公正公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则,缺失公正公平,社会就缺乏凝聚力,民族就难以团结。公正公平的价值诉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元素,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鲜明揭示了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取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公正公平元素的凝聚民族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注民生的社会建设思想,为凝聚民族提供了和谐的元素。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群众路线落脚点在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必须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突出了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含的社会建设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和谐为民族凝聚不可缺少的元素。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战略的部署,为凝聚民族提供了路径的元素。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的情况下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谋划。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逐渐清晰。党的十八大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发展战略上的新抉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任务,不仅描绘了美丽中国和魅力民族的图景,而且也明确了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路径。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目标,为凝聚民族提供了动力的元素。理论在总结过去和解释现实的同时也满足未来的期待,人们在理论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是因为这一理论能够激发为光明前途而不懈奋斗的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民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告诉人们中国要到哪里去,民族要奔哪个点。心存期待才有追求志向,展望未来才有精神动力。近现代中国历史将呈现两个百年梦。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余年里,期待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这个梦已经实现。从1949年到2049年的一百年,期待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这个梦正在实现过程中。两个百年梦具有连贯性,它们的终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的目标激发中华民族凝聚起来,共同朝期待的未来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唯一正确的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梦”的描述,振奋了民族精神。什么是“中国梦”?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梦。“中国梦”把中华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实现“中国梦”要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

人类历史上,一个由强盛到衰落的民族重新走向复兴,还没有过先例。闻名世界的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创造的文明辉煌灿烂,但败毁的厄运使这些国家的民族难现昔日光彩。19世纪末英国作家爱德华·卡彭特(Edward Carpenter)撰文认为,衰落的民族不可能有重新崛起的希望,断言“世界史中,尚未见有回春复活之民族,重为世界之强国也”。[5]P206-207这当然只是卡彭特个人的主观臆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其实世界上具有文明复兴使命担当的民族没有几个,中华民族能不能打破这个臆断走向复兴,这是“中国梦”立意的伟大之处。

人类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也没有过先例。迄今为止,率先进入现代化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经典意义没有被打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尝试走通现代化之路。然而,苏联以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到半路就夭折了,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抱持怀疑,并不看好它的前景。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成就斐然但征途漫漫,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能不能打通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之路,这是“中国梦”价值的创新之举。

世界文明的转型将中国定位在现代化追赶型国家行列。发展慢了必然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落伍,发展快了又难免发生各种风险。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西方发达国家走到现代化这一步花了两三百年的时间,而实现“中国梦”给出的时间如果从1949年算起只有一百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现代化的追赶速度要翻倍,现代化的行走进程要压缩一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之艰难于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深感现代化建设的激烈阵痛,一方面,发展机遇不容错过,另一方面严峻挑战接踵而至。国内外形势变动之深刻举世罕见,社会发展变化之迅速前所未有,新情况新问题催生各种风险频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以显著成绩展现生机和活力,又面临解决各种发展难题的困惑和压力。社会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陷阱、腐败屡禁不止、群体性事件增长、资源瓶颈约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这些严峻的挑战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毅力和智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着战胜艰难险阻历史传统的中华民族具备解决好一切发展难题的能力;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有着艰苦奋斗和顽强意志优良秉性的中华民族具备实现“中国梦”的素质。但这样的能力和素质必须有先进的政党来激发和培育,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担当着这样的使命。

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党的社会引导力。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引导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路线方针政策,如执政执法的声誉,如领导干部榜样示范,等等,都会影响党的社会引导力。而通过思想理论来实现党的社会引导力则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党的领导首先表现为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在人口众多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客观现实下,忽视甚至放弃政治和思想的引导,后果将难以想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阐释了中国道路,表达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力量。它的科学性寓于这四个特色之中。实践特色显示这个理论体系的现实指导价值,理论特色显示这个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民族特色显示这个理论体系的独特话语,时代特色显示这个理论体系的与世俱进。围绕这四个特色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篇大文章,将伴随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中国梦”的实现并不遥远但任务却十分艰巨,要使梦想成真,不靠胆量靠实干。实干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智慧,脚踏实地要落定在理论的规循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4]P245我们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路,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这个理论体系理应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圆“中国梦”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阶段。中华民族经不起动摇、懈怠、折腾、波折,中国人民也消耗不起宝贵的时间,实现“中国梦”需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朱文鸿)

Onthe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theNationalCohesiveness

QI Wei-ping
(DepartmentofPolitics,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The confidences in the path,the theory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summed up as the national confidence.The Chinese nation’s special history of ups and downs makes it very important to firm the confidence in the nation itself.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onfidence.The diverse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powerful national cohesiveness.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realizing the China Dream,being the only correct theory,by which the Party unites and leads all the ethnical groups of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long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system;national confidence;cohesiveness

D610

A

1674-0599(2013)06-0041-06

2013-10-08

齐卫平(1953—),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编号:10JZD0001)、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编号:12ZD 07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