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临床观察

2013-01-29周斌,陈峥嵘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颊车面瘫后遗症

针灸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临床观察

周斌 陈峥嵘

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麻痹, 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是针灸科常见多发病, 传统针刺方法取穴多, 面部因神经血管丰富, 疼痛明显出血多, 为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于三年前开始用针灸少取穴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 疗效好。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为本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1 治疗组:取穴分为三组, 每天取一组, 交替取穴, 取穴如下:1组:睛明、迎香、地仓 、足三里 ;2组:阳白、四白、大迎、外关;3组:丝竹穴、下关、颊车、合谷。留针30min, 针刺后用推拿手法:点法、擦法, 辨面瘫虚实而采用迎经点手法、擦法为泻法, 随经点法、擦法为补法。①取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经络所过, 以经络为主, 重点点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玉枕、天柱穴;②取足少阳胆经头面部经络循行线, 以点法、擦法以经络为主, 重点点按阳白、临泣、目窗、本神、风池穴、完骨;③取足阳明胃经头面部经络所过, 手法以经络为主, 重点点按承泣、四白、颧髎、地仓、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头维;④取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经络所过, 手法以经络为主, 重点点按迎香、水沟、和髎 、 扶突;⑤取手少阳三焦经头面经络所过, 手法以经络为主, 重点点按丝竹穴、和髎、耳门、角孙、翳风穴、每条经络行推拿手法5 min, 每周针刺、推拿5次。

1.2 对照组取穴:睛明、攒竹、阳白、丝竹穴、承泣、瞳子髎、四白、迎香、水沟、地仓、颊车、大迎、承浆、颧髎 、下关、翳风、风池、完骨、合谷、足三里、外关、太冲, 辨证按虚实采用捻转补泻法, 留针30min, 每周针刺5次。治疗组、对照组疗效观察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从表1可知, 治疗组愈显率为86.5%, 对照组愈显率为75.6%,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2例后遗症占总数52例的3.8%, 对照组有5例后遗症占总例数45例的11%。两组后遗症率比较χ2=0.97,P>0.05, 因此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面瘫治疗后后遗症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2 讨论

针灸推拿治疗面瘫治疗组针灸穴位分三组, 每组每次取4个穴位, 按组交替使用穴位, 取穴少而精, 使穴位经络不易出现穴位经络疲劳现象, 穴位得气明显, 刺激量大, 又能防止针刺多穴疼痛、损伤血脉情况, 通过对足太阳、手足少阴、手足阳明五条经穴在病变部位及周位循行部位经络穴位, 采用迎随补泻推拿法, 补虚泻实、调理气血促进面神经恢复,通过与传统针刺多穴比较, 针灸推拿法治疗面瘫疗效更好,后遗症少, 患者痛苦小, 操作简便, 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650217 云南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颊车面瘫后遗症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常按7穴不掉牙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