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和建设、运营机制探讨
2013-01-28孙洁
孙 洁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环境保护局浙江舟山316000)
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是一项必备的环保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环保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乡镇污水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全面规范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健全、依法监管、保障有力。本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总体思路,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投资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现状分析
(一)污水处理厂投资概况及配套管网建设现状:浙江省舢市定海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4座,主体工程投资均超过500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为保证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产生应有的规模化效益,这就需要配套污水管网及泵站。由于乡镇原有污水管网配套基础很差,没有形成完善的排污网络,而且以前排污管网质量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年久失修或地面沉降等原因,造成管网破裂,渗漏现象严重。因此,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往往需要大规模改造或重新铺设。配套管网的长度根据纳管区域大小、区域内各类污染源聚集程度和地形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根据定海区各乡镇的管网建设经验,每公里污水管网的建设费用一般为100万左右(还不包括土地占用,泵站建设及其它政策处理费)。每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长度一般需要10-30公里(只含主管网,不含支管),管网投资额相当于建污水处理厂本身的4-5倍。由此可见从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到投入运行,前期资金投入动辄几千万,对财力微薄的乡镇政府来说,资金缺口是非常大的,这往往是导致定海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分析:定海区已建或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规模上属于均属小型污水处理厂,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如果按照传统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增加管理费用,导致运行费用的提高。另外,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不断更新的环保设施设备,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
1、运行成本高。定海区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都在乡、镇政府的管理下运行,但运行资金来源有所不同。干览污水处理厂是在镇政府的管理下运行,主要运行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自筹、排污收费返还和上级政府部门补贴等形式多方筹集;白泉污水处理中心由东方印染公司负责运行,其资金是通过其它纳管企业排污收费返还和东方印染公司自筹。两家污水处理厂每吨水处理费用分别为2.85元和2.34元,与舢市其它县区相比明显偏高,其运行费用较高的原因一是污水厂规模较小且运行负荷不足,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集约化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由于进水多数是工业废水,进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使处理工艺步骤增加,同时电费和药剂量增大,导致成本升高。
2、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够。定海区现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过程中,也经常碰到一些技术问题,但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管理不够科学,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聘请专家才能得以解决,一方面拖延了时间,导致一段时间内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的思考
(一)自来水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参与污水厂建设模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对经费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从舢市其它县区来看,自来水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在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天然的优势:一是供水部门资金来源更有保障;二是水务部门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中,约有7个是属水务局管理的,其管辖下的污水处理厂一般都运行良好,而且运行费用较低,目前全市运行费用最低的是定海污水处理厂,每吨水处理费用仅1.1元,具有良好的规模化效益和管理效益。三是供水单位掌握着居民和各用水单位的用水情况,能够根据用水水量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污水量的变化,从而优化管理。四是供水单位有能力实现居民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统一征收,处理费征收较方便。五是能够根据企业用水情况准确测算企业污水排放量,为企业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提供了数据保障。因此,我们建议把定海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管网和主要泵站建设工作打包给市水务部门,配套支管网铺设因涉及到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各方面的政策处理因素,建议由各乡镇负责建设和完善。
(二)引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目前,定海区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模式基本上是由各乡镇自主建设,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所需资金很大,在缺乏上级政府和部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普遍进度偏慢。同时乡镇政府由于资金压力,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过程中,往往优先考虑资金问题,可能会引进一些设计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公司参与建设,工艺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建议在今后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应鼓励发展以污水、供水为主要内容的公用事业,统一管网建设要求、运行标准、收费标准与监管标准,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的污水处理新体系。
(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BOT或BT模式,以招、拍、挂等方式确定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或其它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作为建设者。同时承建单位也以自身为市场主体,吸引各方面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并允许投资方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刺激社会资金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责任明确的市场主体。
三、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模式的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委托制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对治污设施实行的一种“物业化管理”。定海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选择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突破和尝试,污水处理厂“委托制管理”有利于运营单位主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定海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将已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以承包的形式,委托具有污水处理管理资质的专业污水处理运营单位负责污水处理厂的具体运营工作,政府和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监管和其他协调工作。污水处理经费的筹措方式:乡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和企业工业废水,针对不同的污水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因此建议:一是在纳管区域内对居民生活用水征收污水处理费,收费量值可以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具体可参照城区标准执行。二是对工业用水按照其性质,除了之前执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外,还应该交纳污水处理费,其中排污费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对纳入污水处理厂管网的污水处理费可由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征收或来实现。另一种办法是各企业单独与污水处理厂签订污水处置协议,明确污染物浓度和每吨水处理费用,该方法较为科学,但也较为繁琐,且对企业进水浓度难以实时监控,存在管理薄弱环节。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相互结合的办法进行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