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2013-01-28丁福荣
丁福荣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曲靖 655331)
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
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具体方法
中长期规划目标主要在于:第一,综合评估的加强。主要是对滇池水质变化以及流域范围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分析,掌握相关数据与资料;第二,构建系统集成。收集好关于滇池水流域的所有资料,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结论的方式进行集成;第三,战略规划。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关于滇池水流域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战略目标;二是,模式路径;三是适应调控。以技术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来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需要研究的步骤进行明确,主要有6个具体步骤:发现问题-诊断调控-基础规划-方案规划-调控与评估-战略规划;然后将水环境承载力方案以及总容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来具体实施:第一,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载体,将滇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在水质模型中输入污染负荷来让水质进行响应;以这个为基础,对总量的空间分配进行明确,然后规划在不同流域中消减污染物的具体战略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与不同情景的源输入,从而制定出以分区为标准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战略方针;第二,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重要约束标准,对滇池流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带有的不确定性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对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进行设计,将之作为滇池流域水质恢复方案的基础输入条件;以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主要标准,对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效率、方向进行明确,并汇总到滇池流域的总体发展方案当中。
三、滇池流域富养化控制策略
1.分析问题
从这些数据来分析,即使消减了高负荷,又在巨额投资防治污染的驱使下,因为滇池水流域的特殊水文地质、底泥、气象等等,这些潜水湖泊特征的存在,即使有更多的防治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蓝藻的周年性爆发。
研究的同时,还发现即便在TP、TN高浓度的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部分不爆发蓝藻水华的地带,因此,就滇池水域水体而言,容易富营养化,只是对水质改善并不断提升TN、TP浓度的水质标准,并不能绝对性能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危险系数,当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下转第26页)因此,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到底是主要控制水质指标,还是主要以抑制蓝藻水华与恢复滇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
2.控制目标措施
若要成功控制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的频率,单纯的控制TN与TP,并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上,这个在短期的规划内经济上难以实现,相反即使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让TN与TP符合V类水质附近标准,对水量与水动力的条件进行改善,对滇池水生态系统进行分期、分布的恢复,从基础对外海水质进行有效改善,实现生态恢复,对蓝藻暴发进行有效控制,作为一条有效思路与途径,还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在可行的目标前提下以污染源治理与有条件的湖泊生态修复并重,恢复滇池水生态系统。
滇池治理思路应从主要依靠流域污染负荷削减转向以污染源治理与有条件的湖泊生态修复并重,在流域控源与湖泊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长期持续达到水质目标;在可行的目标前提下以污染源治理与有条件的湖泊生态修复并重,恢复滇池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