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学习传统戏有感

2013-01-28戴淑刁广东潮剧院一团广东汕头515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潮剧花旦行当

戴淑刁(广东潮剧院一团 广东汕头 515000)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一代代的戏曲前辈为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刻苦练功,把优秀的传统艺术继承下来、发扬创新、传承下去,坚守着戏曲这个神圣的园地!潮剧是一个地方剧种,是潮汕文化的艺术载体,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和中国戏曲一样,一大批潮剧人承前启后,代代相传,使得潮剧艺术久盛不衰,也进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发展、观众审美的需求,一批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得到传承和发展。潮剧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潮剧艺术传统是潮剧青年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潮剧青年演员,我深感荣幸,在每一次广东潮剧院举办的继承传统的剧目学习中,我都参加了。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对潮剧表演艺术有了更高的认识,表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一、继承传统艺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戏曲艺术需要唱、念、做、打,它要求每一位演员都要刻苦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的掌握表演技巧。记得2003年,我刚到剧团不久,就被安排在继承剧目《大难陈三》中扮演花旦行当人物益春。这个戏由叶清发老师传承。刚开始排练的时候老师说:“先跑圆场,练习一下十二个基本动作,规规举举,干干净净的把程式动作做好了,再运用到戏中来体现人物,就不会有“戏毛”了。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敢马虎,每个动作都认认真真,坚持做到点到位,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一开始觉得枯燥无味,慢慢的练熟了,脚底稳了,手势顺了,表演逐渐变得轻松了,表现出来的人物既活泼中不失稳重,动作虽然灵活却也有板有眼,通过“以戏带功”使我对潮剧的传统表演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个继承的剧目是《刺梁骥》,这个戏是由陈邦沐老师和林舜卿老师来传承。我在剧中扮演邬飞霞,属旦角,是由林舜卿老师教授的。这个角色的行当跨度较大。戏的前面一段表演是属于闰门旦,唱、念、身段的要求比较大方得体;中间服待太师饮宴的表演是用青衣这个行当来演绎,人物内心的变化要求更深一层,主要表现在行当的唱、念,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的运用;后面的“刺杀”表演是全剧的压轴戏,属刀马旦。其中运用很多腰腿功,毯子功,还有各种步伐:如刺杀太师时手持金簪,双脚并拢、并蹲、脚跟离地、重心在前脚掌,从文畔蹉步到武畔,需要做到快、稳。步伐之间的频律快、密,才能有质量。当时为了练好这些动作,每天利用排练空余时间在练功厅拼命的练,练得两腿发抖,上厕所都成问题。在这次学习中我体会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掌握好表演的技巧和分寸;更难深入了解传统戏的内涵和精华。

二、继承传统艺术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第二次参加继承的剧目《周不错》,我在剧中扮演周不错的女儿周玉花,属花旦。老师在说戏的时候讲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未年,地点就是我们潮汕地区的潮阳,主人公就是潮阳人,讲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琐事。”感觉特别亲切。根据老师的提示,对人物的表演有了我自已的想法:就是如何才能把这个角色演得更生活些。周玉花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顾身体残疾的父亲?(周不错是盲人)她的生活动作是什么?她的内心是怎样发展的?她的行当表演跟其他的花旦表演又有什么不同?找出了这一系列的人物生活习惯和内心,再加上行当规范动作的配合运用,把周玉花这一人物表现得既有舞台形象,又有生活写照。让传统的表演程式不经意地溶入到人物的生活中去,表现出来的人物更自然流畅、栩栩如生。

2012年继承的剧目是《陈三五娘》,我在剧中扮演益春。益春这一角色是由潮剧花旦元老黄瑞英老师来传授的。排练期间,老师为了更准确的把动作、情绪做到位给我们看,不顾年岁已高、脚上有伤,好几次都不小心摔坐在地上。她都笑着说:“没事、没事,再来,老师老了,以后就看你们的”,老师那种敬业和对我们爱护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因此我下定决心不论多么辛苦、多么艰难,我一定要把老师所教的艺术学好、学精,让潮剧花旦的传统表演在我们新一代的潮剧人身上得继承和发展,这样才不愧于老师的教导和期望。在这次学习中,老师教会我程式运作运用的要点,可谓是“差之豪厘、失之千里”如一个简单的“分手”,老师在完成动作的最后再加上一点小小的力度,点送一下,再往回收,加上身段的配合,使之看起来更能体现出花旦的活泼、灵俐。这些小小的变化却包涵着最难把握的是动作韵味。要学好其中的精髓。就要以人物内心发展为依据,抓住动作流程的要点,使动作更具神韵、美感,合乎人物形态和神态的表现。

三、继承传统艺术要有“创造力”

俗话说:“师傅带入门,修行在个人”。老师们教会了我们对传统戏入门、要点、运用等的方法,就如叶清发老师所说的:“规规举举,干干净净地把程式动作做好了,再运用到戏中来体现人物”。其实就是传统表演的根本。《刺梁骥》《周不错》《陈三五娘》这些传统潮剧,都是前辈艺术家们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发展创作出来的,通过一代一代的潮剧人的传承,得以继续发展的结果。本人认为:学习传统戏,要抱着虔诚、崇敬的心,把前辈艺术家身上的功夫学好,把潮剧的传统特点继承好,接过前辈艺术家身上的担子,是我们重要的责任。除此之外,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单要继承传统,还要去发扬传统。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句话包含着深奥的艺术道理。作为一名新一代的潮剧人,学好传统的潮剧表演是无可争议的根本。同时我们身在一个高科技,信息发达,交流方便等等的一个新时代。在传承古老的表演艺术时,必须认清根本,开拓视野。“根本”就是传统的,一切具有潮剧特色的表演手段。开拓视野,借助高速度,信息发达的有利条件,促进更多的艺术交流,争取涉猎更多的艺术门类。如声乐、舞蹈、兄弟剧种等,集百家之长,请老一辈艺术家进行甄别、筛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使传统的艺术更具有时代感,同时也不失传统潮剧的底蕴和内涵。通过继承传统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不断的坚持、探索、学习中,更需要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传、帮、带;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只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在传承的过程中,追求形似同时,着力追求神似。牢固的掌握潮剧各方面的传统知识,才能在“创新”的同时不失潮剧的韵味。才能使我们潮剧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不失为“南国鲜花一奇芭”。

猜你喜欢

潮剧花旦行当
花旦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花旦
花旦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花旦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潮剧戏曲在潮州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花衫”行当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