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视野下的主题公园设计思考

2013-12-18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造景天人合一主题公园

常 飞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一、前言

伴随着现在都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破坏了城市原本舒适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居民追求精神享受,希望感受和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这与古人所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辙。老子有云:“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也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像西方那样与其对立而欲征服,而是本着万物有生,以天地为心的态度接纳自然,顺应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曾对我国古代的造园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现在却越来越多的跟随西方的文化潮流,并认同西方人的价值观。

我国主题公园建设始于1989年深圳的锦绣中华,后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以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仿古文化等为主题的各种主题公园,虽然不乏成功案例,如:锦绣中华、大唐芙蓉园、中华民族民俗村、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世界之窗等等,但大部分存在着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人的主观意识、比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忽略自然规律的问题,普遍存在着盲目建设、主题雷同的倾向,导致模式化和程式化,这样就会对人们缺乏长久的吸引力,热闹一阵后,很快就会陷入“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天人合一”的优秀文化传统,从场地、意境、造景手法等方面出发,真正创造出“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主题公园。

二、我国主题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的解释: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与之相比较,主题公园则是在满足以上公园的各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强调公园的主题性,通过对某一主题的集中体现,创造出一个既具有公园游赏娱乐的功能,又具有特殊的园林意境与环境特征的休闲娱乐空间。

伴随人们休闲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又掀起了主题公园建设的新浪潮,如北京的世界航天之窗、上海的环球汽车公园、湖北蔡甸的楚文化主题公园等,作为一种飞速发展的、以旅游为目的新型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从“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

1.场地选址不当,自然与人文环境不匹配,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古代风水中追求以天、地、人“三才”为核心的选址理念,以世间万物为友,充分考虑人的审美需求,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然而在今天的主题公园设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随意设计建造的问题,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水道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图1 浙江某主题公园

图2 浙江某主题公园

如图1、图2所示,是以展示各种建筑为主题的公园,在设计中过于强调形式,未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如今杂草丛生,变为废墟。

2.在主题公园整体的规划设计上,未能做到“因地制宜”,体现自然,缺乏对主题意境的整体把握。“天人合一”观讲求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然而在主题公园设计建设中,却往往过于注重“人造景观”,为了最大化地追求经济效益,各种人工建设设施项目交织在一起,偏离了主题公园的主题。

图3 某消防主题公园

如图3所示,是以消防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然而在消防战士雕塑和消防标志背后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项目,无论从色彩上还是形式上都偏离了主题,若增添与消防类有关的体验项目则更为合适。

图4 某消防主题公园

如图4所示的消防主题公园,虽然生动展示了消防战士抢险救援的英雄形象,但未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就会显得呆板突兀。

3.从细节方面来看,自然与人工造景元素缺少灵动性,出现西化风格和东拼西凑的怪异形式,未“合宜”地安置在自然景观中。伴随各地主题公园的建设高潮,许多设计师盲目借鉴西方各种设计语言,在自然和人工造景中出现模式化和程式化的现象,失去了我国传统造园活动中“异步异景”“曲径通幽”的自然风格。

图5 某主题公园节点图

如图5所示,在建设过程中,将植物进行模纹化处理,却配以中国传统吉祥动物模型,东西化拼凑,令人瞠目结舌。

三、解决主题公园设计问题的途径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的设计中存在着场地选址不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来解决主题公园设计问题的途径如下:

1.合理的场地选址

我国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主题公园的选址不可能处处皆“龙脉”“背山面水”“山水环绕”,但选址要体现“因藉自然”的择地要素,要对基地内的原有的地貌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结合周围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使我们的建筑设计适应每块场地的特殊性。由于主题公园投资额巨大,因此具体的选址过程中,在对光照、采暖、交通、给水、排水等环境要素也要充分考虑。主题公园是以营利性为目的的娱乐休闲之地,因此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习俗,彰显地域特色,才能对人们有长久的吸引力。总之,选址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

2.因地制宜的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怎样处理原有基地和组织场地中各项内容的问题。我国传统造园活动中历来重视结合、利用场地原有条件,“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等,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自然,“人”在场地设计中是指人工建造,人造环境对自然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主题公园的设计就更要在自然和人工建造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人工建设充分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尽可能避免挖土堆山,减少对原有地形做大的改造,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显得贴近自然,质朴而不浮华。在组织场地中各项内容时(植物、水体、配套设施等),尽可能考虑所有“遗留东西(如古树、原有构筑物等)”,研究其可能保留性,充分尊重原有历史文化。

3.对主题意境整体把握

中国主题公园之父马志民曾说,我们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避强、避短、避重,建设时应该避开像迪斯尼乐园这种游乐性的主题公园,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与民族文化结合,应以休闲、度假为主题,让人们在得到休息的同时还能玩的有品位,必须主打“文化牌”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想要走“文化”道路,就必须注重意境的把握。“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天”在此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识,一种情怀,“人”就是人工营造的环境,主题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景观人格化的手法赋予“物”象征意义,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园林设计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展现其文化主题。对于历史类文化主题公园,还应善于利用楹联、匾额、碑刻等,增添整个公园的文学气息和感染力。

4.造景元素体现本真之美

主题公园中的山水、植物、道路、建筑、小品(供人休憩的桌椅、指示标志、雕塑等)等造景要素都是主题文化所依附的重要物质载体,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随地取景”、“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即使人造景物也要“合宜”的安置在自然环境之中,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天地的本真之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自然要素

从地形运用上来看,主题公园的建设要做到绝不强行人力改变原有地形,运用规划设计灵活处理人与自然不协和的地方,用植物、建筑等丰富空间层次;在绿化方面,传承老庄学说的“道法自然”,种植本地乡土植物为主,可以结合主题公园的主题适当配置外来观赏植物来充实园中自然气息,同时在空间层次上巧妙运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搭配,达到犹如天成般的效果;从治理山水方面讲,我国造园活动历来喜爱山水,有“无山无水,则不成园”的说法,设计中需依山就势,背山面水,对于水的处理需运用“绕”“掩”“静”的理水手法,形成“自然天成般”的境界。

(2)主要人工要素

在娱乐设施项目方面,寻求可持续的适宜技术,可采用先进的仿生技术,从而获得自觉应变的循环系统,传承老庄学说中的“感通天地”的思想体系;对于各种雕塑、假山等要善于概括、提炼,然后浓缩于园中,达到有如天成的境界;在园路设计上,要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主题相吻合出发,对园路的形式充分考虑,可以采用轴线与自由曲线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增强景物的秩序感,使自然景观中的天、地、山、水、植物与人造景观交融为一体。

图6 大唐芙蓉园

如图中所示,大唐芙蓉园采用大量石材塑造了“诗魂”、“诗峡”及“丽人行”三组艺术群雕,不仅可以使人直观的感受唐朝文化,而且石材给人返朴归真的感觉,就会不自觉的把自我消融在这一大美境界中。

五、结语

“天人合一”思想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们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多层面、多视角的思索,耐人咀嚼涵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面对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把“天人合一”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从“天人合一”的视野下出发,审视并思考整个主题公园的设计,场地的选址要“天时”“地利”“人和”;场地的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彰显地域特色;对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需善于结合民族文化,主打“文化”品牌,对主题意境要有整体的把握;在自然和人工造景要素的处理上,善于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力求感受自然的本真之美。通过以上方面,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美学世界中获得实现的途径,为我国主题公园的设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王强.浅析公园设计中的文脉表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6):166.

[2]徐静,王万喜.我国主题公园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00-2901.

[3]孟钊.中国传统场地设计观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以中山岐江公园建造为例[J].美学与艺术.2009.16:149.

[4]李志强,王显明.历史主题公园的文化表达初探——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J].广东园林,2009.2:12-13.

[5]海继平.《红草园》“天人合一”的景观空间格局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7.

[6]郭摇旗.浅谈“天人合一"思想在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中的联系[J].大众文艺,2009.12:157.

[7]锦绣.“中国现代主题公园设计之父”马志民[J].黄金时代.2011.(06):51-52

猜你喜欢

造景天人合一主题公园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主题公园欢乐多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