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油画肖像的形与神

2013-01-28吴春华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重庆402160

大众文艺 2013年14期
关键词:形神肖像画内心世界

吴春华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重庆 402160)

关于形与神的理解刘传铭在他的《关于肖像画的当代寓言》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失形神不现,无神形则死”。他认为形与神的关系无疑是讨论鸡与蛋、皮与质、源与流的关系。形神关系是一体的,是生命的存在,油画肖像真正精神是形与神的表现或传达,即达到形神兼备是肖像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实,关于油画肖像形与神的关系,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的不同在于中国油画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受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结构的影响,具有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审美的双重内涵。形与神是肖像画的核心问题,作为具有五百多年油画肖像历史的欧洲和具有一百多年油画历史的中国本土文化油画肖像都注重对油画肖像形神关系的表达。在油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肖像画形与神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对其技法和表现手段各有差异,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神是寓与面部的表情之中,而表情却受制于心灵。使油画肖像艺术的形神关系表现到位,创造出更好的能体现创作思想和人文内涵作品。我们必须从油画肖像创作绘画艺术的语言(形、色、质、空间、媒介)、表现技法、作品中的意境构图、对生活的体验和本土文化上达到对形神关系的认识。才能解决外形对内心世界的反映,形是神的载体,形神高度统一,来表达油画肖像形与神的关系.

一、严谨的外形结构对油画肖像形神的影响

严谨的外形结构是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肖像艺术表现形神关系的创作特点,是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利用古典文化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美术作品中人物没有表情、没有动态、没有生命感的状态。画家们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表情而费尽心思,油画家们从解剖学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面的面部肌肉的状态,研究人心理变化和反映过程。达.芬奇是这一时期主要的肖像画家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蒙娜丽莎 》被认为是西欧美术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画,就在于对结构和人体比例了解得很深透。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在文艺复兴时期,注重对人的结构的把握,他们用严谨的造型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从写实到再现表现出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形象。然而在我们现代的油画肖像创作中,对形的要求有一些放松,特别是当代中西方油画肖像的创作中,除了写实油画肖像艺术以外,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表现技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在现代的油画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对油画肖像的造型要求有一定的放松,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法技巧,主要追求的是画面视觉冲击力和整体效果,对于油画肖像传神也出现了更多的争论。以西方现代派为例,它的创作在于对创作思想的把握,忽略了对形式、内容的所在。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呐喊》、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和《泣妇》、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沃霍尔的《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子》,都是对形式和意境的把握,具有时代的特征。有一部分画家对肖像画的形有一定的放松,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内心对外在世界情感的宣泄。一些画家对作品的人物故意的抽象化或变形,是画面有生动活泼的气息,产生动态美。

二、光和色是表现油画肖像形神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绘画过程中,用色造型也是表现油画肖像形神关系的重要因素。用光和色对油画肖像形神关系的把握是印象主义画家走出画室的结果。他们直接对自然进行绘画对画面人物的造型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严谨,热衷于表现自然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在这一时期他们主要是受光学理论的影响,探索和表现在自然光下世间万物呈现出的微妙变化。艺术风格在于活泼、明快,注重光色的变化。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走进大自然,就是对自然界的光和色进行有目的的体验和感受。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作品《塔西提妇女》。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果断的笔触和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厚重的情感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以浓郁的土著气息,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

三、技法和技巧在油画肖像形神关系中的应用

技法和技巧是检验创作者的绘画功底的主要因素,也是表达油画肖像形神关系的重要环节。《罗丹艺术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艺术就是感情,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没有到位的手上功夫,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这句话说明创作者要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对生活充满感情和热爱,对形和色的准确把握,对油画的技法、技巧和语言的理解,准确的运用光、距离、空间、运动和心灵,达到形神兼备、完整统一的效果。其实,在现代油画创作中,技法、技巧的综合运用,含有语言媒介的更新手段、追求的视觉效果的不同,所以,现代中西方不再认为形似是肖像画的唯一标准。因而出现了对肖像画新解释的理论——肖像画是某种图像,它记录了艺术家对模特的个性介入,同时也有利于艺术家对模特个性的理解。但是,还是要对油画技法的研究,才能准确的把握所创作的对象。准确的表现人的结构、光影、质感、情态,这是一个肖像画家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技法,把艺术和科学紧密的结合,对解剖学、透视学有精深的造诣,在人像的造型上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伦勃朗的明暗处理技法,成功点在于将完美的现实主义绘画与巧妙的明暗关系高度统一,他的肖像画主要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印象主义的绘画技法,他们创作油画肖像的基本方法就是点、色线、色束并重的办法来取得光亮的效果和由于并置产生色彩颤动感。

四、体验生活与油画肖像的形神兼备

在油画肖像创作过程中,对生活的体验也是画家创作油画肖像达到形神兼备的重要因素,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油画肖像的创作,在面对我们要创作的主题思想或模特形象时,要从他的经历、生活体验、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身处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悟,其主要目的是抓住人物特征与内心世界,使其两者相容。忻东旺的作品《抑郁者》就是其代表作品,我认为“抑郁”本来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心情得不到释放,把抑郁的心情放在心里而形成的抑郁症。而作者利用下岗职工为描述对象,外形的表现对内心世界的影响。内心的积郁可想而知,如果生活中的人不得伪装一下自己的心理,那么艺术作品中的人则应该是赤裸裸的。在绘画创作完成后,我们常常要赋予肖像画以主题或是题目,这时它就要求画面有效果相符合。在油画肖像创作过程中,一个人对我们的吸引有时候是瞬间的,有时候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能够吸引人的因素是因为人物形象所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是主客观的反应。作者谨慎地感受对象外表的性格因素,再使其性格因素在造型中加以渲染,模特便成为一个比较纯粹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下岗”工人,作者利用下岗职工为典型,用外形的表现对内心世界的影响。也证明了“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形是神的载体,形神高度统一,来表达油画肖像的形神关系的重要性。张小刚的大多数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对重庆老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感悟,特别是对中下层老百姓的同情和关注,创作出许多关于重庆人平常生活的作品,通过人物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对于人物外部特征,在很多情况下艺术家做了主观化的处理,但是如果体验这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家感知世界,反映世界和解释手段,高校学生也不例外,采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生活的体验。

五、构思与构图,绘画的艺术语言在油画肖像形神关系中的应用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对创作的基本原则、形、色、技法和生活的体验做到完美以外,构思与构图、绘画艺术的语言(是一种精神的东西,是用一种观念来支撑自己的绘画行为)和作品中的意境也常常引起我们的思索和注意。构图与绘画艺术的语言是营造画面人物和谐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衬托内心世界的心情,使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心情保持一致,意境的和谐。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综合表现,是整幅作品的内涵和外延的所在。如果没有意境的所在,那就失去了美术创作的内涵和原则,就没有创作的意义了。

六、中国画中的“传神写照”在油画肖像中的应用

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的创作过程中,感觉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要关注模特的外在特征,表现模特形象时,要把握模特的内心世界的影响。西方油画肖像画和中国人物的面对面成了近两个不同画种,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阶段起来的。不同的绘画风格之间相互融合,互为借鉴,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油画肖像。形与神关系在中国画中运用复旦比较多的,油画传入中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的画家把中国画的造型理念和基本的精神融入油画肖像的创作中,是中国油画肖像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我们也可以用谢赫《画品》的“六法论”和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对中国画中“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来对中国油画肖像进行欣赏和创作,因为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肖像、巴洛克艺术时期的油画肖像和具有中国本土的油画肖像中可以分析出形象是真实而具体的,但它是经过艺术家在生活中具体形象概括和创造,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是对模特的形象进行了美化或以对“传神”为基本准则,表达模特的内心世界。艺术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以拓展中国油画肖像民族的本土性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统一。使中华民族油画肖像本土性的问题真正的民族化。今天我国的许多画家将中国画的形神关系溶入到西画的创作中,我国的董希文、徐悲鸿和勒尚谊等老一辈油画家就是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真正融合起来,以此来达到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原则又不失去西方油画的语言形式,逐步使油画肖像具有中国人物画的个性,具有中国文化气质。其中,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就利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重彩的表现技巧与西方油画语言、工具的结合使用,他在此作品中所用的技法和观念不同,使得领袖人物的风度活灵活现的得到表现,用绘画的形式重现历史的伟大时刻和感人的历史瞬间。勒尚谊借助西方油画技巧和中国绘画的形式,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对造型和用色予以分析,以柔润的笔触、单纯而强烈的红黑两色,描绘了一位中国国画大师宾虹的晚年形象。他的《醉》以屏风为背景表现现代女子“醉生梦死”的形象,从画家表现的模特的脸部可以看出,虽然是喝醉了酒,还是能够看出她内心的痛苦,是借酒浇愁的心态。他的创作的中国油画肖像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在掌握西方的油画技法和油画语言基础之后,再把中国水墨的写意性的油画结合起来,创造中国油画肖像的画风,从而使油画具有中国风格,具有本土文化。

七、总结

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结构的严格要求——印象主义绘画对光色的准确把握——中国油画肖像对形神关系的表达——西方现代派创作的油画肖像艺术我们可看出:油画肖像艺术也是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的,不管是时代具有创造性还是风格的变化,油画肖像形神关系始终是肖像画创作的根本,离开这一根本原则,无疑就是对油画肖像 基本精神的改写。只有从技法的根本入手,对艺术语言——点、线条、笔触、材质、色彩和空间的一切造型规律的高度统一,达到油画肖像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具有本土性的中国油画肖像 而言,应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时代性一民族相统一。中国的油画艺术必须要在掌握西方的油画技法、技巧和绘画语言的基础之后,再把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的形神关系与油画肖像 艺术相互的融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本土情调的油画肖像艺术的画风。从而使油画具有中国风格,具有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绘画气息。而油画肖像 艺术要在世界艺林中立足,还需要新一代的肖像画家继续奋斗,根据时代的特征和审美的需要,继续坚持“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创作原则,达到油画肖像创作艺术的最高境界。

注释

1.刘传铭,《关于肖像的当代语言》[J].2000年11月.

2.吴永强,《外国美术史》[M],海南出版社,2004年第88页.

猜你喜欢

形神肖像画内心世界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肖像画
糟糕的肖像画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赵养军·老兵石屋
“以形写神”